演讲与口才

关于写作的思考

2018-06-28  本文已影响69人  草与泥

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在谈写作的重要性:有人说写作会成为未来不可少的一个交流和思考工具,有人说记录是一种态度,有人通过写作赚到了不少钱,圈了不少粉,于是大家一窝蜂跑去写作。

一、为什么要开始写作呢?

1.自我表达

写作的第一个好处,正如《动物农庄》的作者乔治·奥威尔所说的四种动机的第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其实就是强烈的自我表达的欲望。他甚至强调说,“一个严肃作家整体来说也许比新闻记者更加有虚荣心和自我意识”,不强调这个强烈动机完全是自欺欺人。

听上去很虚,其实很真实,因为人的自我存在感,是需要被验证,需要被看见的。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内在写出来的时候,那么,他就在这个世界上——正是因为有了倾述这个动作,倾述者本人才确认了自己存在——正是在自己的故事和文字里,你找到了自己。

所以写作的第一个目标,其实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而写。

没有记录的人生不值得过,通过写作留下自己生命的足迹,留下亲人的足迹。家里老人每次絮絮叨叨聊起的过去,就是真实的传奇,通过写作留下老人过去的足迹。

纯然的自我表达,这就是写作的第一个意义。

2.升级思维的方式

人类的语言很有趣,写作是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的结构,用线性的方式表达出来。

人类的语言是线性的,语言讲完就消散,所以你只需要在5秒钟内逻辑自洽。但写作不是,你这一行字可能跟前面五六行字就有逻辑上的冲突,你这一段内容可能就跟前面一段有重复。如果说语言是一维的,那么文字就是二维的。在文字上你有机会以一种二维的方式去观察你的思想,从而获得你思想的一个升级。

这种升级,就好像我们(三维的人)在观察一个爬在苹果上绕圈的甲虫一样——甲虫觉得完全想不通的事情,在我们眼里觉得一目了然。

为什么有人说,人人思想有深度了? 那所谓的深度,就是当你在线性前进的时候,别人已经在树状文字思考了。

3.传播个人影响力的最好方式

如果说过去文字传播的速度是平缓的手动扶梯的话,互联网传播的速度简直就是火箭般的直梯式的——互联网只用了10多年,就覆盖了过去用4000年达到的覆盖面。而互联网上传播最快的,就是观点和文字——不是视频、不是声音,写作是最好的方式。

这个世界上也许有很多比耶稣、佛陀、孔子伟大一百倍的演说家,但是只有他们三个收了会写作的弟子,各自写下了《圣经》、“如是我闻”开头的佛经、子曰的《论语》,他们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让我们彼此隔着2000年相识。写作的威力无以复加。

必须开始写作,如何开始呢?

二、五问法开启写作之旅

1.最近有特别想分享给别人的事儿,或者观点吗?

好的写作总是从一个你非常想分享的东西开始的,也许是一个新想法,也许是一个很酷的概念,或者一件你觉得有意思的事。如果能把这些碎碎念提炼成一句话,事情就成了。

这是特别聪明的写作方法——千万不要希望一篇文章解释清楚一个体系——而是解释清楚一个观点。用古典的一篇文章举例子——主题句是“你读了很多书却记不得,是因为没有把知识点变成知识晶体。”

2.这个观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让你觉得有价值?

它是提供了一个新看法,还是提供了一个新世界?新看法和新领域多了去了,和你有什么关系? 如果不知道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坏处?

文章继续解释:

如果不知道,大脑会变“豆腐脑”,但是如果知道要形成知识晶体,你的知识提取效率会高——这意味着你记忆力好,说话有逻辑,显得很专业。

3.知道了这个观点,有哪些概念是需要确认的?

好的观点和概念,都会有几个子观点做支撑,不妨一个个解释。如果超过3个,这个文章已经变得太烧脑了——我们大部分人的工作记忆只有3-4个,5个是极限了。

解释好一个观点,无非是2个方式:举例子和做类比。

这两种写作方法都是对于认知的深度理解—— 记忆是一个联想过程,我们没法记忆和理解新概念,只能不断用过去的概念链接它们 。类比是用旧概念联系新概念,举例是用旧体验链接新概念。

所以,怎样告诉你妈:“鹿晗是谁?”

鹿晗,现在特别火!是“新的四大天王”(类比),他的一条微博评论回复过亿,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举例)。

4.好,如果我接受这个观念,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如果前面说得足够清晰,那么读者有进一步想了解的想法了,甚至想自己做一做,那么我该怎么做呢?

文中给了3个清晰的建议:

大量看模型,比如成长卡;
自己尝试模仿复述;
假装写本书。

当然不一定所有的文章都有这个部分,很多文章出于篇幅,并不会写操作方法。更多文章其实写不出来——玩概念都简单,怎么做是很难的部分。

5.你的观点是什么?

最后这一步,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作者写一篇文章,一定有内在东西,有值得传递的信息。中国人写文章容易含糊、含蓄,所以一般都含而不发了。

高手这么做,是可以的。但是作为初学者,最好清晰地讲出来——可以是一个建议,可以是一个观点,可以是一个请求。

每个人只要能老老实实回答了这“五问”,每个问题后面有个100字口述回答不难吧,先全部罗列在纸上,稍加编撰,一篇文章大框架也就顺下来了。

三、修改三问

1.准确表达了吗?信

一些用词错误,一些词不达意,一些段落太长或太短影响结构,这是第一改, 改得是“信”——准确表达你的意思。

2、能够传达意图吗?达

然后放一段时间,等自己脱离作者身份,回到读者角度来读;或者请别人读,给你意见,你又会发现很多文气不通,很多表达难度高低不一,很多东西你说得太多,其实没什么用;有一些则说得不够——这是第二改, 改得是“达”——这些东西有没有能够传达?

3、美不美?雅

给文章排版加粗、给一些词作润色,放大减少一些情绪点,甚至配个图片,这是第三改, 改得是“雅”——有没有足够高级地表达?

“信达雅”是清末严复在《天演论》里提出的翻译标准,可以作为写文的修改三问。

四、结语

参加007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是不懂章法,不总结经验,只是应付提交,实在无法提升水平。

《超级个体》这周正好开始谈起写作,古典老师写作方面的真知灼见让我认知升级,写作把网状的思维,用树状结构,线性表达出来,好文章是立体的,如3D打印一般,最终让读者通过线性语言,形成树状结构,融入到读者网状结构中。

通过五问形成写作框架,三改修改文章,最终形成立体结构的文章。多年前做各种规划,领导要求最后要使规划立起来,如今渐渐明白立的概念,立起来的规划有高度,有血肉,有骨架,今后好好体会。今日起,开始日更,坚持100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