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摘掉“时间贫困”的帽子?
卡尔·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你越是少吃,少喝,少买书,少去剧院,少赴舞会,少上餐馆,少思考,少爱,少谈理论,少唱,少画,少击剑,等等,你积攒的就越多,你的那些既不会被虫蛀也不会被贼偷的财宝,即你的资本,也就会越多。你的存在越微不足道,你表现自己的生命越少,你拥有的就越多,你的外化的生命就越大,你的异化本质也积累得越多。
现实很骨感,我们深陷工作和生活交织的泥潭。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格雷柏在《毫无意义的工作》中对此深有见解:人类工作越来越辛苦是因为人类创造了某种奇怪的施虐受虐逻辑论证法,通过这种逻辑论证,我们觉得只有在工作时不断感受痛苦,才能赋予我们那些隐秘的消费主义愉悦感以合理性。
研究发现,有工作的美国人里说自己“时间永远不够用”的比例从2011年的70%上升到2018年的80%;在美国、法国和韩国,人们认为付出大量努力的人“在道德上令人钦佩”,无论其产出情况如何;中国的情况也不妙,“996”“福报”被打工人和观察者口诛笔伐,却成为许多行业和企业默认的规则。
最终,职业倦怠悄然而至,“社畜”“摸鱼”“躺平”等反向词汇在社交媒体上流行。
过去二十年来神经科学最有趣的发现是,大脑越是参与具体的忙碌的工作,就越难超越此时此地进行思考。简言之,如果你希望员工真正茁壮成长,就要让他们有时间思考。
如何帮助组织克服对忙碌的迷恋,亚当·韦茨(Adam Waytz)建议如下:
1、合理设计投入和产出的薪酬激励制度。只关注产出的激励制度还会阻碍创新,因为创新通常需要“低效”的错误和失败。
2、评估审计深度工作和浅层工作。深度工作,即集中精力关注对认知要求高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可惜很多工作场所用浅层工作,即数据录入、不必要的会议、提交支出报告等轰炸员工,影响他们深度工作的能力。
3、制定强制下班和带薪休假政策政策。有相当多的员工在非工作时间查看工作邮件,这一事实促使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立法要求组织允许员工下班后断开与工作联络的连接。德国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让员工在休假时使用一个电子邮件程序,会自动删除他们在假期收到的一切邮件,并告知发件人邮件已被删除,若有急事可以联系其他人。
4、领导者带头示范。员工看到老板也在休假,才会真正接收到公司重视员工福祉而非忙碌这个信息。最大胆的领导者不是工作到半夜的人,而是通过暂停工作来树立规范的人。
5、保持适当冗余。冗余是什么样子?工程学教授里卡尔多·帕特里亚尔卡(Riccardo Patriarca)等人在文章里描述了各种类型的空余:一、增加资源,即更多时间、资金、空间、人员和设备;二、重新分配现有资源;三、回转的余地,培养偏离标准操作流程的能力;四、人力空余,让人们互相重复对方的工作。
相比工作繁重、过度忙碌的工作环境失去优秀的员工,或是由于缓慢的服务而失去忠诚的客户,适当的冗余造成的浪费可能更经济。
如何帮助个人摆脱无效加班,叶韦明和赵鹿鸣建议如下:
1、直接和领导沟通,表达合理合法需求。寻求有效的上下级沟通机制,让双方都能理解对方的期望和困境,并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2、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拖延。你需要的不是加班加点,而是关键任务导向的敏捷工作。
3、学会拒绝无关紧要或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
4、保持良好身心状态,适当休息放松。核心是关爱自我、平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