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徒有一副虚伪的皮囊
“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
因为这句宣传语,没有犹豫,在电影上映的第一时间冲进电影院,只为看看当年的那首后来究竟是怎样的后来。
可能因为没有过撕心裂肺的感情,电影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催泪,甚至没能让我有太多情绪想要宣泄。比起电影本身,电影上映之后,影评显得更有趣一些:
“后来的我们,懂了爱也懂了选择。”
“后来的我们,只是爱了很久的朋友。”
“后来的我们,并没有在一起。”
“后来的我们,一别两欢,各生喜欢。”
说遍了情感,看透了爱情,我很好奇,为什么没有人感慨后来的我们真的很虚伪。
01
比起主角们热恋时的甜蜜,男主角走出失恋飞黄腾达的经历更让我印象深刻。
不是因为这段经历足够励志,而是因为男主角改变的初衷和时机都是那么的巧合。
因为自甘堕落,荒度时光,甜蜜的情侣间隙越来越大。女主角只能黯然离去,男主角这时才恍然大悟:生活是需要物质保障的,女朋友离开自己是因为生活真的太艰辛。
似乎所有的故事都在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只是成功后的男主接受采访,依旧一副深爱女主的姿态,冷静的向全世界倾诉着自己的相思。看着那个西装革履的他,我的脑海中却只有一个词:虚伪!
明明是自己的不上进和懒惰,消磨了对方的感情和希望。回过头却淡定的用一副受害者的模样,祈求对方回头。不光是电影,每个人的日常都在这样理直气壮的要求别人。
我们总是用所有的光鲜亮丽去掩饰自己犯错的本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成功,可以抹去过去所有的错误和不负责任。
这个世界看得到你的努力,却刻意回避你成功的诱因。结果和过程,大家只选择自己想看到的那部分。
02
其实虚伪的不仅是男主成功后的说辞,还有再次相遇时彼此有意的伪装。
不约而同的假装释怀,不假思索的故作镇定。这样的场景好熟悉。
我做销售时见到最多的就是:为了业绩,业务员们各自为营,明争暗夺。月底核算绩效奖金时,带着官方的假笑相互恭喜。私下里彼此不知抱怨过多少次、谩骂过多少次。职场再次相遇,依旧寒暄,依旧商业互捧。后来的我们,最擅长、最喜欢的就是伪装。
有人说这些都是成长必须学会的技能,但说到底不过是掩饰自己真实欲望的手段罢了。
电影中的主角可以打着生活所迫的名号,为了幸福向现实妥协,选择安稳度日却又放任自己对前任念念不忘。在别人的故事里,这是痴情;在生活里,这是渣。
假装、掩饰是虚伪最常见的样子,偏偏又是大家觉得最安全的处世之道。
03
除了爱情,电影里的亲情可能才是让大家感动落泪的亮点。
除了男主父亲的朴实,更令人沉思的是:我们都曾不自觉的自以为是,尤其是对待亲人。都曾用物质包裹自己的灵魂,用金钱代替亲情。
小时候盼望着离开家,觉得爸妈的管教都是因为自己不被喜欢。长大了知道父母辛劳,觉得最好的爱就是给他们更好的生活。只是所谓的更好,大多都是我们以为的更好。
男主在大街上歇斯底里的怒吼:“我给我爸买房子想让他住的更好有错吗!”他觉得父亲太固执,却不肯承认自己选的礼物并不是老人家喜欢的。
后来的我们买得起礼物,却总是买不对礼物。后来的我们更爱父母,却变的更加不懂他们。虚伪有时候就是对朋友肆无忌惮吹嘘的孝心。
04
朋友圈看到一条动态:“你们都在追忆前任,为什么只有我在那场同学会中看到了自己?”
虚荣、膨胀、自卑、面子,这些词一不小心成为了成长的标签。大家都变得不敢说真话,不想讲真心。
想恋爱怕受伤、想创业怕失败、想变美怕吃苦、想乐于助人怕吃亏。为了安慰自己,我们编造了无数条借口告诉别人,不是不情愿,实在是条件不允许。其实,不过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大概每个人都有打肿脸充胖子的经历,即便事后大多会后悔,但时光倒流依旧不会改变选择。这就是真实的我们:借口就是事实,而事实并不重要。即便别人的表演漏洞百出,我们依旧选择装傻。
其实,你情我愿的事往往才是风险最高的。
男生说,我不会向男主一般窝囊;女生说,我不要成为女主那样的傻子。可后来的我们,却都徒有一副虚伪的皮囊。
《后来的我们》
哪个镜头让你思绪万千甚至落泪
评论区留言
今天我们都是影评人
想了解更多的职业攻略,请关注E职一课
带你游戏化养职业
赢在规划,获得开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