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标签到底有多大危害(贴标签就是在给孩子设限)

2019-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昆山飞米粒心理与生涯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贴标签的效应,当一个人被一种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就是由于贴上标签后所引起的,我们称为“标签效应”。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会使这个人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我们今天这一节课讲的主题是,贴标签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去评论一个人或一件事,对于我们的孩子也一样。比如,你这孩子太胆小了,这雷声又不大,有什么好害怕的;给弟弟分享一点,你不能当个小气的哥哥;你怎么一点小事就哭啊,爱哭鬼等等。

久而久之,当孩子稍稍大一点的时候,我们给孩子贴的这些标签,有没有变好呢,通常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甚至到后来你会发现,孩子反而会这样和你顶嘴,我就是胆小,我就是爱哭鬼,我就是小气不都是你们说的吗等等。

也许,是我们无意地给了孩子的一些评论,贴上了标签。但孩子就会按照标签去塑造自己。很多时候,孩子的状态并不总是保持在一样子。比如,当有一次孩子见到陌生人不说话,妈妈就说,这孩子胆小,内向。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的孩子长处,自己的孩子全是短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好的。

那我们可能会想,这个不好的负面的标签不能贴,我们总可以帖他好的那一面吧,贴正面的标签也是不对的。首先贴标签这个动作,就是一个以偏概全的行为,把一个局部的事情说成了整体。比如当我们贴上,聪明,能干,懂事等标签后,相当于是在表扬孩子,我们应该是多鼓励而少表扬。如要说孩子聪明,我们就直接清楚地把那件事情本身说出来即可,比如,这是一道难度很高的思考题,你只花一分钟就正确答出来,说明你对这类问题撑握熟练。我们只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一件就说就一件事。

那如果我们之前已给孩子贴了一些标签,该如何处理呢? 我们得想办法拿掉标签,拿掉标签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事情,第一个,尽可能的不要去关注他,如果我们已经常常提到孩子笨,那就不应该说,其实你在其它方面还是挺聪明的,这相当于还是在说孩子笨,更加地强化了那个标签。

第二个,把注意力从标签转移到一个具体的事情上,比如有人表扬你的孩子聪明,那我们可以补充到,他平时比较努力,爱阅读。如果有人夸孩子长得帅,我们可以补充,他爱帮助爸爸做点家务等等。这个和我们之前讲的鼓励与表扬的思想是一致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