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故事之李靖——大器晚成的人(1)
一部《封神演义》,一段儿时记忆。
哪吒也许连自己都不晓得,他曾是个熊孩子。托塔天王李靖(传说中哪吒的父亲)为此伤过大脑筋,焦灼之后,李靖毅然从师父燃灯道人那里借来一间黑屋子,没天没夜地托举着它,只要熊孩子一撒泼打混,立马将黑屋子投掷过去,将人罩住,再面他几天的壁。
千真万确,《封神榜》中“七宝玲珑塔”的最初指向,决不是石头中孕育出来的美猴王孙悟空,而是莲花中孕育出来的三太子哪吒。
《封神榜》只是一个神话传说,哪吒也不是我们本篇谈论的对象,我仅关注一个事实:陈仲琳老先生将原本位于地上的名将李靖,曲曲弯弯地写上了天,穿过五彩祥云之后,最终变成托塔天王。传说中的李靖是位上天入地、擒妖降魔的神仙,现实中的李靖是位叱咤风云、纵横四海的“人仙”。
李靖,凌烟阁廿四功臣排名第八,初唐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
李靖生于公元571,比李渊仅小五岁,比李世民却大了整整二十七岁,是大器晚成型人才中的超级典范。
爷爷曾任殷州刺史,姥爷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父亲官至赵郡太守,家庭背景非同一般。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本来属于官宦世家,却似乎与中医有着不解之缘:李靖的哥哥字药王,李靖本人字药师,弟弟字客师。
于是有人大胆猜测,这是他们的父亲李诠以“君臣佐使,主客交汇”的中药理论来为孩子们取名。在《神农本草经》中,以君臣关系来比拟各类中药的药性与主客关系——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
李诠给孩子们取“药王”,“药师”,“客师”,显然是用心良苦:中医之道讲究君臣佐使,辩证下药,为官之道也要讲究君臣佐使,左右逢源。
在复杂官场行走,要精通“医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注重配伍,才能在仕途上高歌猛进,官道上所向披靡,千万不能配错药,走错道。
不过乍听起来,李靖(李药师)这个名字起的很是高冷——郭靖是英雄狭义界的高级典范,黄药师那忽正忽邪的笑声,又会使人阵阵发冷。
单从名字便可知道,李靖天生具备大侠郭靖和大邪黄药师的双重功力,以至于儿时的他曾豪情万丈: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天生资本加后天勤奋,少年李靖与舅舅谈论兵法时,就像拉家常,太公兵法、便宜十六策、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一个个信手拈来,一处处笑谈花开。每当此时,启蒙老师兼舅舅的韩擒虎便会拍着李靖的小脑袋瓜儿放言,现如今,能配得上与他探讨吴起、孙子之用兵心法的,只有这位小屁孩儿!
韩擒虎到底是谁?怎么在称赞他人的同时,还捡个高帽戴自己头上?
韩擒虎,隋朝名将,上柱国大将军,传说中的“四大阎罗王”之一,曾用名韩擒豹。
正宗门里出身的李靖,整天跟“战神”切磋,想不“神”都难。
孩子学唱歌,大人得识谱;孩子学演奏,大人先打鼓;孩子学舞蹈,大人要会扭屁股——长辈的亲身体验,是孩子成长路上最亮的塔灯。
李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未来的军旅坦途,因为舅舅韩擒虎用无数次胜利证明:这条路能走通。
小屁孩儿李靖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了父亲李诠朋友圈里的宠儿,每当李诠晒李靖的机智英俊时,都会引得同僚们一片评论和点赞:吏部尚书牛弘称赞李靖有王佐之才,杨素认为自己左仆射的位置将来非李靖莫属……
不过也有人不愿随波逐流,非但不点赞,还频频扔鸡蛋,给差评——李诠单位部门直接领导、大隋朝第二任皇帝、嫉贤妒能的典型代表杨广,怀着深深的忧虑,一个人躲在阴暗角落里,偷窥着阳光下五彩斑斓的李靖。
李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杨广却始终怀疑着李靖——通过非正常手段上台的杨广,担心李靖通过正常手段抢去他的风头,或者干脆抢了他的头。显然,杨广不会像杨素那样,指着自己的位置慷慨地说:将来这个位置就是你的了!因为他还想在皇帝位置上多坐一会儿。
杨广嘴里吐槽的同时,手也没闲着,一而再再而三打压李靖,导致李靖理想时常在高空泛滥,官职却总在低空游走。
李靖是风筝,杨广便是不愿放风筝的人——只要他攥着线,李靖要想飞高,风也帮不了他。
“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可残酷现实向他表明,他既没遇到明主,也没赶上好时候。李靖这匹千里马,在杨广制定的游戏规则中渐渐长大,又逐渐变老。
有没有伯乐?当然有,韩擒虎、杨素、牛弘都是伯乐,可隋炀帝手里拿着闷头棍,谁还敢伯,谁还能乐的起来?
长安县功曹李靖——殿内直长李靖——驾部员外郎李靖,李靖被青春撞了无数次的腰,所谓的驾部员外郎,就是弼马温。
不过世间能量始终守恒,官场失意,情场必须得意,李靖在官场摔得鼻青脸肿时,情场却是暖意绵绵,一个女人出现,一段唯美爱情传说诞生——
一次,李靖在尚书左仆射杨素家里做客,虽然谈论的内容都是仕途的坎坷和官场的冷酷,但李靖藏不住的英俊潇洒与温文尔雅,将杨仆射身边的一个丫鬟彻底征服。
这位丫鬟,便是传说中有名有姓的张红拂——古代中国,女人的姓名极少被人提及,为什么张红拂是个例外?
其实严格来讲,张红拂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简称,全称是“站在杨素身后,手拿红色拂尘,为主人驱赶蚊蝇的张姓丫鬟”。
张红拂这个名字是唐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杜光庭杜撰(所谓的“杜撰”)出来的,其真名已无从考证,
不过李靖的夫人的确姓张,她去世之后,墓志铭是由魏徵书写,碑名则是由李世民亲自撰写——大唐特进兵部尚书中书门下省开府仪同三司卫国公李夫人张氏之碑。尽管二十九字碑文中,前二十五个字说的都是她丈夫,但皇帝为她立碑、宰相为她作铭的殊荣,却是一辈子也享用不完。
特进、兵部尚书、中书、门下省、开府仪同三司、卫国公,是不同时期李靖的官职名称,实际上,李靖或许是这个世界上职位、职称最多的人:功曹、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马邑郡丞、授开府、行军总管、行军长史、上柱国、永康县公、荆州刺史、岭南道抚慰大使、桂州总管、副元帅、东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安州大都督、灵州道行军总管、刑部尚书、中书令、兵部尚书、代州道行军总管、代国公、定襄道行军总管、尚书右扑射、畿内道大使、特进、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卫国公、濮州刺史(世袭)、开府仪同三司、司徒(死后追封)、并州都督(事后追封)。七十九载坎坷路,三十二职笑苍穹,李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李靖对着杨素一阵感世伤怀,红拂女对李靖则是一见倾心,李靖起身告辞,张红拂立刻安排下人,暗踩朦胧夜色,尾随李靖直到住处。
知道心上人的确切位置以后,张红拂丝毫没有耽搁,立刻跟着感觉走,拉起梦的手,脚步轻轻地,敲开了李靖的门。李靖房门与心门一同打开,他无限忧虑地看着对面的痴情女孩儿:你大半夜偷偷跑来,主人杨素要是知道了,必定会大发雷霆之怒,后果一定很严重!
但张红拂却斩钉截铁地告诉他:最近陆续有丫鬟外逃,也没见杨素有什么不良反应,可能是年纪大了,耳聋眼花,接收外界信息的能力减弱,也可能是早已看淡一切,将三山五岳统统抛到脑后,因此大可放心,绝对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时间不早,赶紧携起手来,向幸福出发,私奔到爱的彼岸!
杨素得知以后,也曾派人出去到处搜寻,不过李靖二人早已乔装改扮成商人模样,东出长安,奔马邑(山西朔州,北方军事重镇)而去。
李靖为什么会奔走马邑?
因为隋炀帝杨广在人生最后时段,有些许良心发现,特搬下诏书,让李靖做了马邑郡丞,直接在太原留守李渊的手下做事。
此时的李靖,已经四十六岁。小屁孩儿熬成了老男人,曾经的风华正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至多,人们谈起方仲永时,偶尔才会想起他。
李靖拥着妻子终于确信:按照自然规律,他们将自然老去,人生除了爱情之外,全是空白。
可历史,总喜欢与大龄青年开玩笑。
公元617年,也就是杨广死去的前一年,大器晚成的金子李靖,开始发光。他是一坛深埋地下数年的老酒,等待有缘人去发掘,去品味;他是一颗生不逢时的老树,等待护林人去浇灌,去裁剪。
不过对李渊来说,下属李靖发的第一“光”,却不是温暖宜人的阳光,而是恐怖袭人的死光——这一年,当李靖察觉到李渊父子有反叛的苗头之后,立刻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囚犯,瞒天过海,远赴江都,准备到隋炀帝面前告发李渊!
当初李靖逃离杨素视线时,化装成了商人,现在逃离李渊视线时,又化装成了逃犯。他是很能“妆”,不过在军事界,化装就是掩人耳目,就是出其不意,就是兵不厌诈——这是李靖整个军事生涯的核心理论之一,两次出逃事件,一次性军事才能体现。
天真无邪的李靖出逃了。在爱情的暖阳中打盹的中年人,似乎迷失了方向。
李靖的百转千回之术终究没有成功:太原起兵后,李渊父子立刻向大隋摊牌,战火纷飞,一路烧到了长安。
李靖伴着蹉跎岁月,辗转到了长安,恰巧被守城的隋军看到,一位是越狱地囚犯,立刻抓入牢中。
抓错了,我要去江都告发李渊!我要去面见皇上!李靖开始歇斯底里。
你不用告发,李渊就在城外!隋朝大兵们认为李靖智商有问题。
李靖智商没问题,他在被隋炀帝压制了几十年以后,情商出了点问题。
长安破城之日,李靖在牢狱中大喊大叫,说要面见京都的最新主宰者李渊,李渊知道李靖从自己手底下逃跑,很感“兴趣”,将李靖从监狱里提出来,准备与他开门见山地聊聊。
没成想李靖一见面便先开了门:自己曾准备去京都,告发李氏父子谋反,但没有成功。
李渊立刻热血沸腾:真相竟如此残酷!当逃兵也就罢了,怎么能无端断人前途!
李渊一挥手,准备让李靖立刻上黄泉路,李靖见状后高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语言是一门艺术,此时的李靖,很好地驾驭了这门艺术:给李渊带了两顶大帽(义兵,为天下除暴)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了顶小帽(壮士)。
既然大家都是有帽子的人,就不要小里小气,以私怨泄私恨了!
李靖的话一出口,李渊的气便消去了一半,李世民趁机为李靖说情,李渊最终答应将李靖留在秦王府中试用。
李世民解下李靖的镣铐,拉着李靖的手,走出监狱大门,李靖抬头望了望天,天一下子晴了。
一个四十六岁的怀才不遇者,被人压制十几年,忽有一天遇见贵人,海阔凭他跃,天高任他飞,李靖长长出了一口气。
杨广驾驭不了李靖,就索性束之高阁;李渊驾驭不了李靖,就索性倒手给了儿子;李世民觉得自己能驾驭,于是事就成了。王世充留不住人,窦建德服不住人,萧铣对不住人,李世民不住要人,这便是李世民的高明之处。
李靖是头猎豹!——李世民暗暗地想。
我是头狮子!——李靖偷偷地讲。
其实,他是条霸王龙。
公元619年,李世民东征洛阳,将李靖带在了身边,李靖很快“以功授开府”。
但是洛阳战役起初进行的并不顺利,河北的窦建德已经与洛阳的王世充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抗击唐军,作为一国之主的李渊,变得焦虑起来,正在这时,一件更为可怕的事情发生:南方的萧铣,开始向大唐发动进攻!
萧铣,梁朝皇族后裔,又一位仕途失意者,家族昔日的辉煌已成眼烟云,祖先的土地也早已被隋朝吞并。叹了几十年气的萧铣一次次拿起锄头,开垦着汗水浸染过的土地。
直到一个本家姑姑嫁给隋炀帝之后,情况才略有改观。杨广觉得萧铣虽然是梁朝后裔,却看不出有什么反隋复梁的政治资本,便顺水人情,任他做了罗县县令。
萧铣的这位姑姑,便是日后的萧皇后。
从605年到617年,萧铣在县令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二年,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他依旧是颗无人知道的小草。
同样拥有祖先荣耀光环,又被同样的人打压,结果造成同样的怀才不遇,最终又在同样的年份(617年)崛起。李靖与萧铣,同一个阴沟里爬出来的一对儿生死冤家。
当日久弥香的李靖被李世民发掘的同时,“百年陈酿”萧铣也被董景珍掘了出来——公元617年,董景珍、雷世猛、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郭华、张绣等起兵反隋,一直推举董景珍做老大。
结果董景珍没同意:我出身低微,号召力不够,不能胜任,但我推荐一人,罗县县令萧铣,祖先是先朝皇帝,人又宽厚仁慈,我们只有拥戴他,才会有前途。董景珍说完后,唯恐有人不服,便又故弄玄虚:现在大隋朝的冠带服饰,全部称为‘起梁’,什么意思?就是‘梁起’呀,是上天让梁朝再次崛起。
道理讲不通时就讲哲理,哲理讲不通时就讲“玄理”,对于特定的人群来说,玄理一讲就通。
于是一番周折之后,萧县令摇一摇身,变成了萧皇帝,据说登基那天有异鸟飞过,于是取年号为凤鸣。
萧铣做了皇帝以后,第一件事便是光宗耀祖:封堂叔为孝靖帝,封祖父为河间忠烈王,封父亲为文宪王。封完大祖宗,接着封“小祖宗”:封董景珍为晋王,雷士猛为秦王、郑文秀为楚王,许玄彻为燕王,万瓒为鲁王,张绣为齐王,杨道生为宋王。
晋王、秦王、楚王……名字听起来复古而大气,萧铣真把自己当成了华夏大地的最高统治者,他想让自己的梦想,多飞一会儿,于是带领群豪,攻城掠地,开疆扩土:令杨道生攻陷南郡,令张绣略定岭表,一时间声威大震。史书记载:萧铣的领土东至三硖,南尽交址,北据汉川,胜兵四十余万。
对于一个会玩的人,玩得越大越刺激;对于一个不会玩的人,玩的越大,玩儿完的就越快。
萧铣手里握着四十万雄兵,脑袋开始膨胀,他觉得复仇的机会已经来临。不过现实很残酷,所谓的仇人们已经纷纷死去,丝毫没给萧铣任何翻牌的机会。
既然没了仇人,就只能找仇人的亲戚报仇。唐主李渊,杨广的表哥,新的复仇对象。
公元617年,萧铣迁都江陵之后,立刻派杨道生攻打硖州(湖北宜昌西),结果被硖州刺史许绍击败。远在长安的李渊闻听萧铣竟然主动攻击大唐,勃然大怒,立刻和李世民商量,借调李靖去巴蜀前线,帮着李孝恭剿灭梁朝伪政权。
李靖满怀报复,打马扬鞭去了硖州,随后一切归于沉寂。史书上说:李靖“既至硖州,阻萧铣(被萧铣阻),久不得进。”
被萧铣阻了多久?时间推算,至少半年以上。
一个被李世民不住夸奖的所谓超级战将,却被一个梁朝没落贵族无限期地挡住去路,看来李靖根本不是那会儿事!李渊得知消息后相当生气,立刻写信给硖州都督许绍,让他将李靖这个欺世盗名的家伙就地正法。
多亏许绍慧眼识珠,爱惜李靖之才,立刻给李渊回了封长信,极力劝说李渊,再给李靖一次表现机会,李渊勉强同意。
正好四川蛮族犯上作乱,攻击夔(kui)州(今重庆奉节)城,赵郡王李孝恭自己搞不定,向京城求救,李渊令李靖抗击蛮寇,戴罪立功。李靖虎口逃生,心有余悸,临深渊,履薄冰,率八百精骑,奇袭蛮族部落,斩杀首领冉肇则,俘获五千余人。
李靖的动作干净利落,远在京城的李渊笑了。接下来他来了三个动作——动作一,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连连夸奖李靖: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奇效;动作二,当众写下诏书: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勿忧富贵也;动作三,偷偷地给李靖写了封信: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
什么旧事?李靖受阻,停滞不前?这件事刚发生不久,算不上旧事。
李靖,还记得吗?就在几年以前,你竟然化装成犯人,要到江都隋炀帝那里告我谋反!不过一切都过去了,你现在戴罪立功,以前的事,就不提了!
大唐的人们纷纷走向团结,大梁的人们继续走向分裂——正当李渊与李靖之间的友谊日渐浓烈时,在梁朝的内部,却出了大事。
原来董景珍自恃功高,根本没把萧铣放在眼里,而且董派势力极强,各路将领都是他的人,萧铣的权力被无情架空。
照此下去,不但光复不了大梁,就连现在的劳动成果也守不住,怎么办?萧铣开始日益焦虑。
焦虑之后,是长达数日的思考:董景珍为什么这么牛?还不是他手下的那些将军!那些将军凭什么这么牛?还不是因为手里掌握着军队!现在我以农村缺少劳动力为由,将部队全部解散!都一个个回家种地去,给你董景珍来个釜底抽薪,手里没有兵,你,你,你们,还牛个屁。
把原本四十万的部队,全部马放南山,只留下了少数守城部队——萧铣开创了一种夺权新方法,可他不知道,他夺去别人权力的同时,也夺去了自己的命。
彻底翻了身的李靖瞅准时机,立刻上书朝廷,献上破敌十策。李渊完全采纳,同时通知侄子李孝恭:鉴于李靖最近一系列突出表现,在攻打萧铣的紧要时刻,出于稳妥方面的考虑,应将战地军事指挥权全部交给李靖(“三军之任,一以委靖”)。
李孝恭表示,将无条件执行叔父的决定。
武德四年(621年)八月,在重庆奉节县,李靖完成部队集结之后,准备立刻渡江。此时江水泛涨,水流湍急,大唐的将军们开始犹豫:江水泛滥,一泻千里,若强行放舟,必九死一生。长江三峡以及峡中数不清的暗礁,就如同潜伏在水面之下张着血盆大口的鳄鱼,正焦急等待着……
意见不统一,只能开会讨论,李靖在会上的发言简洁有力: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咱们觉得不好行船,萧铣也会这么想,他绝对料想不到,我们会在长江水涨时攻击他,我就是要出奇兵,顺流而下,打他个措手不及!“此必成擒也。”李靖大手一挥,最终拍板定案。
“以正合,以奇胜。”道理谁都懂,但在凶险的季节里,通过凶险的三峡,到达凶险的江陵,与敌人展开凶险厮杀,保住性命的几率有多大?
谁也不愿多想,既然主帅想拼命,只能陪着他笑卧大江。
奇兵出奇效,李靖率领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攻下荆门和宜都两座军事重镇,随后占领夷陵(今湖北宜昌),直插梁朝腹地。此时萧铣才得知,原来唐军趁着江水普涨,千里跃进,已经到了家门口,急忙调大将文士弘率领数万精兵前去应敌,他打算让文士弘在清江口打一场阻击战。
文士弘也是一个厉害人物,但要看跟谁比。几翻较量之后,李靖率五千精锐,打垮文士弘,一举突破清江防线,随即兵临江陵城下!
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次突袭战,而对于李靖来说,类似的突袭战,还有很多。
萧铣没有机会看《西游记》,但眼前的一切,就是托塔天王带着天兵天将下界捉妖——在萧铣看来,这一切的一切,都似乎是天意。
此时江陵城有多少守军?不足五千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唐军在李靖的统一调度下,正从四面八方涌来:庐江王李瑗自襄阳发兵,已至江陵;田世康自辰州(湖北沅陵县)发兵,已至江陵;周发明自夏口(武汉汉口镇)发兵,已至江陵。
辽阔的楚地之上,顿时秦腔四起。
此时的萧铣,正在起草征兵文书。
唐军兵临城下,他才想起征兵,可四十万大军早已分布到了江南与岭南各地,正忙着收割庄稼,谁还愿意过来?
不过萧铣仍相信,在不远的地方,数万军队正在集结,几天之后,就会赶来支援。
一天天过去,萧铣的一线希望最终变成泡影,他开始殊死抵抗,抵抗的结果是,成批的士兵阵亡,成批的船只被唐军抢占。
长途奔袭与清江口决战,对于唐军来说,也是损失巨大,现在获得这么多战利品,抢了这么多船只,很应该高兴,有了船只,就可以补充军需,以利于后续战斗。江陵拿下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水路,还很长。走江南,下岭南,要解放整个大梁领土!没有船只,在南方水乡,怎么战斗?
可是唐军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李靖宣布,将俘获的大量敌人舰船,全部放江中,任江水冲走。
为什么放着眼前的利益不要,让其打水漂?李靖将军又在瞎捉摸什么?!士兵们纷纷表示不理解。
你们迟早会理解——李靖天才地预见到,正如萧铣梦想的那样:一支近十万人的支援部队,正在长江下游某处集结,他们即将涌向江陵城。
可正当他们登船西进时,迷雾中却看到数不清的、打着梁朝旗号的幽灵船只,正陆陆续续从江陵方向飘过来。
这明显不是海市蜃楼。一阵阵毛骨悚然之后,是彻底的灰心失望,梁朝援军的第一感觉是:江陵已经结束,第六感觉是:大梁全得结束。
跟着感觉走,脚步才能越来越轻柔——刚刚汇集成型的支援部队,宣布就地解散。
飘走几千条船,能挡住十万大军,李靖,战争在你手里,似乎并不复杂。
由自信到自卑,由自卑到自责,萧铣彻底绝望,他告诉部下:梁朝气数已尽,倘若继续抵抗,只会让更多人死去,做人不能太自私。趁着内城未被攻破,我必须走出城门,倘若能牺牲我一个,保全一座城,我会含笑九泉。
萧铣感到,如果他不这么做,唐军很可能会屠城。
他的感觉是对的,这些从奉节冒死前来,途中闯过数道鬼门关的唐军,正准备城破之日杀死所有,掠夺一切。
主帅李靖也猜到了,为了提前预防,他提着宝剑,@所有人:在即将到来的凯旋时刻,所有作战部队,都要给我规规矩矩进城,老老实实做事,任何人,无论官职有多大,地位有多高,无端扰乱当地百姓的生活,情节严重的,立斩!
囚车,从江陵城里缓缓驶出,目的地,长安——三十九岁萧铣,被最终斩于菜市口。
李靖灭了梁朝以后,声威大震,远在长安的李渊大喜,加封李靖为上柱国(唐代的官分为职事官、散阶、勋官、爵位,上柱国属勋官,是对作战有功的人的特别表彰,类似于现代的特级战斗英雄),封永康县公(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公属最高爵位,仅次于王),赐物两千五百段。
同时让李靖在现有官职的基础上,兼任荆州刺史。刺史即太守,类似于中央特派员。历史上太守与刺史名字的相互轮换,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隋炀帝改刺史为太守,唐高祖改回来,唐玄宗又改刺史为太守,唐肃宗又改回来。宋朝欧阳修撰写《丰乐亭记》时自称刺史,撰写《醉翁亭记》时又自称太守。
李靖随后对南方各州县恩威并施,岭南各地的梁朝残余部队全部投降,九十六州相继并入大唐版图。李渊觉得李靖万里奔波,很是劳苦,又加授李靖为岭南道招慰大使,并兼任桂州总管。
封官是唐高祖李渊的特长,自太原起兵以来,李渊封官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以至于李世民接手之后,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就是裁员。不过对于父亲不断加封李靖的传统,李世民充分继承。
北方的李靖,在南方一系列苦心经营之后,成了人见人爱的和平使者,不折不扣的岭南王。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公元623年,辅公祏在丹阳造反,李靖带领岭南子弟,从桂州出发,千里奔进,突袭丹阳,一举将辅公祏送上断头台。
消灭了江南的辅公祏以后,整个长江以南,基本都归了大唐,李靖南方第一功臣的名号当之无愧,等待他的,是又一波封官高潮:东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战时的长史类似于军师,部队的实际指挥者)。
从洛阳打到巴蜀,从巴蜀打到中南,从中南打到岭南,从岭南打到江南,五十岁的李靖用一个又一个胜利,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大器可以晚成。李靖的“奇袭”战术,也开始被崇拜者们竞相效仿,但只能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公元625年,一桩真正的买卖,摆在了李靖面前——突厥在沉寂了几年之后,忽然入侵太原!
太原是李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地方,现在老家被人践踏,李渊心如刀绞,他立刻下诏,将战火中出类拔萃的李靖,从江南水乡调往北方大漠——只有突出的人,才能对付突厥人。
李靖二话没说,就地取材,抽取江淮精兵一万,直奔大谷,与张瑾合兵一处,开始艰难地抗击匈奴。
突厥人此时的战斗力,还是相当的强。北方马背上民族的彪悍,南方萧铣、辅公祏无法比拟,李靖在南方时势如破竹,在北方时举步维艰。
不过相对于其他的唐军将领来说,李靖虽然没有大胜的卓越战绩,却从来没有大败过。“时诸军不利,靖众独全。”
这对于见多识广的李渊来说,已是相当满意——当年镇守太原重镇时,李氏家族曾与突厥人数次交手,对敌人的战斗能力,还是有切身体会。现在李靖能与之大漠论剑,武功比肩,也着实不易,因此李渊当着满朝文武,极其情绪化地论断:古代的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跟李靖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说完之后,李渊当庭宣布,加封李靖为安州大都督。
当然皇帝的评价,也只能参考,在李靖看来,没有干净利索地KO掉对手,就是失败,他在研究对手战法,苦思克敌良策,寻找翻盘机会。
不过在军事海洋中畅游的李靖,需要到政治陆地上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