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也需要被尊重与理解
结束游戏,放下手机,两眼昏花,头昏目眩,但还是坚挺着敲下了这些文字,原本可以放到明天,现在可以马上去睡觉,这也是克服拖延症的一步吧。何况自己内心缺失有东西要表达,既然无人诉说。
我不知道大家在面对自己的父母的性格上的缺点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至于我的话,我会在内心里痛斥,数落父母的种种自认为不合理的地方,无数次想脱口而出自己的不满,但是囿于他们生育我的人,所以又无数次话到嘴边又吞了下去。我单是不知道是否大家也是这样,但是我猜测跟我有相似经历和感受的人是大有人在。
这一过程的矛盾之处在自己本来可以将自己的不满和看法表达出来,坚守自己的立场,但是一方面传统的礼仪不允许我这么做,另一方面,我害怕伤了父母的心。所以更多的时候,纵使内心有不满,但也是强忍着不露一丝痕迹。
当我仔细想了想后,我觉得我的这种行为是很自私的。我是一个很讨厌被别人的价值观所强迫和左右的人,但是在与父母相处的问题上,我偏偏犯了自己所讨厌的毛病。我是一个双标,我又何尝不是在用自己的价值观在操纵父母呢?
两代人之间的隔阂是在所难免的,毕竟生长在不同的时代,所接触到的人或物不同,接受的教育层次和深度不同,等。是过往的经历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人是环境作用下的社会性的动物。我常常见到家里的一些人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在我看来)而斤斤计较,并且会觉得这种人内心是狭隘的,在感情上自己就会萌发一种排斥感。是的,这是事实。只要稍微对比一下城市人和农村人在待人接物方面上的不同就知道了。在城里人看来乡下人是土包子,不错,与城里人比起来,农村人整体上是土的,但是我们一般只是看到了土,然后就裹挟着严重的感情偏向去采取行动,比如歧视农民工,而我们做不到的是在分析其土的背后的原因后,对他们的行为表示一种尊重与理解。
我觉得我的问题就出现在了这里。其实往简单地说就是感性与理性看待问题的问题,而我们大部分只是感性行事,缺乏理性。我的问题来了,为什么理性老是缺失和迟到?这个问题我现在还无法清楚的回答,也就不班门弄斧了。
回归开篇,家庭与社会是不同的。在家庭中包容性更强,中国有句古话说:“在家个个是皇帝”,在家里孩子是宝贝,在这样一种舒适的环境中,滋养了我们理所当然心理,更形成了我们在某些方面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我们在家里可以稍有不满就对父母大声嚷嚷,但在社会上唯唯诺诺。我们可以对陌生人毕恭毕敬,但是频频伤害自己的父母。
或许我们无法将社会习得的那一套东西放在家里来用,但是有四个字却是相通的——尊重、理解。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父母的火发的无缘无故,但是我们忘记了他们忙碌了一天,下了班还要为我们做饭。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父母偏执、无知、自大、没有礼貌,但是忘记了这就是他们的成长环境所塑造的,我们改变不了,唯有理解与尊重。
你或许会认为,为什么偏偏让我去尊重和理解他们啊,明明是一开始他们就没有尊重和理解我。但是我还是劝大家在父母面前放下面子,少点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