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团体迷思”陷阱,团队就会变笨!
团体迷思
团体迷思是指团体在决策过程中,由于成员倾向让自己的观点与团体一致,因而令整个团体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进行客观分析。
一些值得争议的观点、有创意的想法或客观的意见不会有人提出、或者是遭到忽视及隔离。
团体迷思可能导致团体作出不合理、甚至是很坏的决定。部分成员即使并不赞同团体的最终决定,但在团体迷思的影响下,也会顺从团体。
团体迷思是团体凝聚力导致的一个负面结果,这一现象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引起了的注意,认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会影响各种类型的组织决策,如工作组、研讨会、委员会等。
表现形式
无懈可击之错觉:群体过分的自信和盲目的乐观,忽视潜在的危险及警告,意识不到一种决策的危险性。
集体合理化:群体通过集体将已经作出的决策合理化,忽视外来的挑战。一旦群体作出了某个决策后,更多的是将时间花在如何将决策合理化,而不是对它们重新审视和评价。
道德深信不疑:成员相信群体所做出的决策是正义的,不存在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忽视道德上的挑战。
对外偏见:倾向地认为任何反对他们的人或者群体都是邪恶和难以沟通协调,故此不屑与之争论;或者认为这些人或者群体过于软弱、愚蠢、不能够保护自己,认为自己群体既定的方案则会获胜。
对异议者施加压力:群体不欣赏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对于怀疑群体立场和计划的人,群体总是立即给予反击,但常常不是以证据来反驳,取而代之的是冷嘲热讽。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可,多数人在面对这种嘲弄时会变得没有了主见而与群体保持一致。
自我审查:成员对于议题有疑虑时总是保持沉默,忽视自己心中所产生的疑虑,认为自己没有权力可以去质疑多数人的决定或智慧。
全体一致的错觉:这是群众压力和自我压抑的结果,是使群体的意见看起来是一致的,并由此造成群体统一的错觉。表面的一致性又会使群体决策合理化,这种由于缺乏不同的意见而造成的统一的错觉,甚至可以使很多荒谬、罪恶的行动合理化。
心灵守卫:某些成员会有意地扣留或者隐藏那些不利于群体决策的资讯和资料,或者是限制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以此来保护决策的合法性和影响力。
防范
1、群体成员懂得群体思维现象,其原因和后果;
2、领导者应当保持公正,不要偏向任何立场,防止形成不成熟的倾向;
3、领导者应该引导每一位成员对提出的意见进行批评性评价,应鼓励提出反对意见和怀疑;
4、应该指定一位或多位成员充当反对者的角色,专门提出反对意见;
5、时常将群体分成小组,并将他们分别聚会拟议,然后再全体聚会交流分歧;
6、如果问题涉及与对手群体的关系,则应花时间充分研究一切警告性资讯,并确认对方会采取的各种可能行动;
7、预备决议后,应召开“第二次机会”会议,并要求每个成员提出自己的疑问;
8、决议达成前,请群体之外的专家与会,并请他们对群体意见提出挑战;
9、每个群体成员都应当向可信赖的有关人士就群体意向交换意见,并将他们的反应反馈给群体;
10、几个不同的独立小组,分别同时就有关问题进行决议(最后决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以避免群体思维的不良影响)。
注:内容来源网络
做HR,就是要懂得多!
每天,学一点HR
让你轻松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