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教育与自我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感悟教育

我们要让孩子重新看见历史和英雄

2017-04-22  本文已影响173人  天涯书单
我们要让孩子重新看见历史和英雄

一个民族不尊重自己的历史甚至诋毁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那么这个民族就很难有什么美好的未来!

在当今国际风云变幻的时代,各种信息狂潮如九天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滔滔不绝,可是真假难辨。我发现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中国历史上的有卓越贡献的人物,比如古代孔子、孟子、近代毛泽东等,也在被人们随意调侃着,如果有人说要学习传统文化,会被很多人嘲笑。我们的历史和历史人物正在被掩盖和抹黑,我们要想给孩子们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历史印象,也是很困难的,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警惕了!!!

网络上有很多聚焦和夸大或者放大社会问题的现象,然后就推理到中国不行,中国人不行,中国政府不行,我想也许确实像周小平说的,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行为。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存在状态,不是谁一下子就能改变的!我们要看到自己国家的进步,一百年前,中国是什么样子的?五十年前,中国是什么样子的?三十年前,中国是什么样子的?现在中国是什么样子了呢?

现在网络让大家都有了很大的方便,也会让不好的一面甚至被有意呈放大倍数的表现出来!有句古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就这个问题说话,没有必要一下子扯出十万八千里、上下五千年!

比如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讹诈的事情,曾经疯狂的传播,导致人人自危,可是有很多真正碰到的老人却很好说话,让事情尽快解决,不耽误别人的事,这个情况却没有报道呢!不知道写作者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还是为了刻意摸黑中国人?!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能人云亦云。

诚然,国家还有很多缺陷,社会上有很多不好的现象,但是对于这些现象,我们不能动不动就冠之:中国式……,好像整个中华民族都是这样的。有的文章就赞美的像花一样美,有的文章就贬低的像最低等的事物,很少见到有客观的真实的去描写他们,可能是因为真实客观的描写太不吸引人了吧!

对于一些现象,像村里很多长舌妇一样,说长到短,没有意义,不如提出一些解决方案,若是不能,不如好好的把自己做好。该支持的去支持,该反对的去反对,没有必要动辄就上纲上线!

现在的中国是自古以来不管是自由民主,还是生存环境,都是历史上最好的!即使在当今国际上,比中国的老百姓生活更好的国家,也不多。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存在很多问题,也没有必要就去攻击自己国家,好像国家非常黑暗一样!

美国没有问题吗?日本没有问题吗?谁敢说哪个国家没有问题呢?要想刻意去找,我想每个国家每个人每个事物都有很多问题,也有不少好的地方,若只针对一点,就有些极端了。

我们既要看到这些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又要看到社会上好的一面,对国家能够发展的更好有信心!

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不然孩子们就会忘记我们现在的国家状态和地位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们要还孩子们一个相对真实的历史和历史上的英雄形象,让孩子们为生在这个国家而骄傲!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才有希望真正的复兴!

恶意的攻击和鲁迅先生对民众的刺痛警醒是有区别的,恶意攻击可以把中国人说成低等民族,我们不能让孩子们也受到这种影响,不然孩子们怎么会爱咱们的国家和民族啊!让下一代人失去对祖国的信心,应该是很多别有用心的国家愿意看到的事情吧!至于咱们的孩子们会不会像现在的伊拉克、阿富汗等的老百姓一样的生活状态,不是那些险恶用心的人和国家所考虑的事情啦!

但是这些正是我们应该去考虑的,爱国就是让国家有希望,让国家有希望就需要让我们的孩子们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信心,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让孩子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深感自豪!

怎么去做呢?

从自身做起,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就发表评论,要仔细想想,考察一下,是不是符合常理,是不是真实的;有些无法求证的事情,可以先放一边,等等再说。

对于像我们小时候就经常在书上看到、听老师说过的历史上英雄人物,比如: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耳熟能详的战斗英雄,网上有很多演义、编造和摸黑的小道消息,不可轻信。很多人拿着他们调侃,让他们失去了历史的厚重感,让孩子感觉不到对他们的尊重,其实就是在摸黑,让他们失去榜样的力量啊!

在做好我们自己的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孩子有分辨真假是非的能力。我们这代人,出现了一批崇洋媚外的、被西方价值观和舆论左右的人,他们感觉外国的月亮是比中国的圆,只要沾点外国的边,什么东西好像就高大上了,其实现在看看,也未必,希望大家明白:月是故乡明!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幸亏国家的发展会用现实击溃这些流言,但是也需要我们的努力!

我们这一代人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都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尽一己之力!最起码最基础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们成为有独立思想和懂得并热爱中华文化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