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发展引擎圈🏧

知乎、知乎 …有鸟、有鸟…孙逸仙博士

2019-02-16  本文已影响46人  中医范儿青年孵化教练

中医范儿们,相信国父孙中山一些青年早期经历,对大家是最好的励志案例!!

       孙中山先生,当年报纸上一说就是“孙逸仙博士”。殊不知孙中山先生这辈子也没得过博士学位,连梅兰芳那样的荣誉博士也没有得过。这种叫法纯粹因为英文中“博士”和“医生”都是Doctor,“孙逸仙博士”是“DoctorSunYat-San”的误译。都知道孙中山原来是个医生,先有治病后有治国。干革命,孙中山最有一套。干医生,孙中山是否有一手呢?

       孙中山是学医出身的,他1886年入学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院,后转入香港雅丽士医学院,1892年毕业后曾在澳门开业,专于肺科。有意思的是他在雅丽士医学院修的是内科,但在澳门却敢给人动手术,而且外科技术相当不错,曾帮助一名患者取出一颗重达60克的肾结石。他一生对中医不怎么感兴趣,自己生病也不用中药,但却精通针灸,为此当时曾有病人在报纸上刊文鸣谢他治好自己的肌挛症。

       更不可思议的是他还是一名优秀的产科大夫,曾多次接生,是第一批在中国提倡西式新法接生的医生,也是中国第一批男接生大夫。孙中山会产科技术并不奇怪,因为香港雅丽士医学院的学生都要到各科轮换实习,孙先生也在产科实习过。虽然在当时一名男医生从事妇产科诊疗压力很大,但这方面他的手法相当出色,1893年,他回老家香山(今中山)时,一名陆姓朋友的妻子难产,接生婆束手无策,孙中山作为医生被接去,仅对产妇肩胛进行按摩催产,便使其顺利产出一名男婴,众人一时呼奇。

       事实上,孙中山在澳门的行医并不止在自己的私人诊所里。他就像游医,既在诊所、又在医院,还可以出诊到居民家里。大致的规律是这样的,上午在中西药局、镜湖医院。下午在仁慈堂旁边的写字楼候诊。三点以后又进入出诊时间。至于手术,只有星期天进行。为什么要这样折腾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孙中山借了镜湖医院的钱,按事前约定,必须要给人家去坐诊。

       由此可见,孙中山的经济压力还是很大的。为了尽快还钱,他只能连轴转了。那时的医生,没有分工那么细,像孙中山还要当接生婆,上门接生是家常便饭。1893年7月18日,《镜海丛报》登陆了一条新闻《镜湖耀彩》,讲的正是孙中山看病的事。

       一个外国女人生孩子,遭遇难产。危急之下,孙中山背着药箱上门接生。经过一番处置,最终母子平安,外国女人一家人感激不尽。先不说孙中山医术如何,至少孙中山给洋人服务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英语非常好,孙中山原来一直接受的是英式教育。

       在这篇新闻里,还提到了几个孙中山治病的例子。比如有个卖面的生意人,“肾囊大如斗,孙医用针刺去其水,行走如常”。严重的肾囊肿病人,到了孙中山这里,竟然给治好了。“针刺”就是针灸疗法,可见孙中山也是懂得中医的。油纸店的两个伙计,被毒药水烧了面部、胸部,孙中山施以药敷,只十多天就痊愈。有半夜吞洋烟自杀的,早晨才抬到孙中山这里,孙中山也给救活了。有人患吐血症多年多,孙中山不知用了什么药,也给治好了。

       有一位病人为了表示感激,自己花钱给孙中山在报纸上打广告。这个人叫魏恒,患有痔疮,二十年的老痔疮非常顽固,他饱受折磨,尝试过各种方法都不见效。最后,孙中山给他治疗了七天,从此痔疮再没有复发。魏恒的家人大喜,也纷纷找孙中山看病,有患十多年肝风的、有患数十年脑患的、也有多年咯血的,都是老毛病,据传,结果均被孙中山治好。孙中山的医术真有这么神奇吗?对此还是有怀疑的。一来此时的孙中山只有不到28岁,虽说他受过正规医科教育,但治病讲究经验积累,显然孙中山是严重缺乏的,在澳门行医相当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二来,从孙中山收治的病例来看,很多都是比较难治的病症,二十多年的顽固痔疮、十多年的肝风、脑患,即使以今天的医学水平,都很难根治。

       魏恒一家感激涕零,在《澳门回声》报上分三次刊登广告感谢他。魏恒这人不是普通人,是澳门海防同知。后来孙中山有意投身革命时,还曾请魏恒给自己写推荐信,希望能接触到更高的高官。

       一个好医生除了讲究医术,还要讲究医德。孙中山看病既给富人看,也给贫民看。既给洋人看,也给华人看。为了照顾一些收入比较低的华工,孙中山规定,无论男女,看病一律只收贰毫。由此,口碑相传,孙中山成了著名医生,在整个澳门华人圈几乎无人不知。一些华人也出资给孙中山在报纸上打广告宣传。

       后来孙中山先生为了革命志向而放弃了从医,但是他的从医的经历也是成为了一段佳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