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念

2020-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沐垚知犸狸

今天跟老师聊天的时候,突然聊到了这个问题,然后再反思一下自己之前做过的一件特别不妥当的事情,才觉得这玩意儿的重要性。

这么说吧,从情感角度上来讲,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我们喜欢某一个人,但其实并不是那样,我们喜欢的只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人。并且会因为各种原因,把想象中的那个人物设计的特别完美,然后再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与之接近或者对应的人物。

然后呢?

我们就会以为我们遇上了我们的一生所爱,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其实没有,其实什么都不是,你爱的不是你正在牵手或者相拥的那个人,而是存在你纯意识里的一个人物。

那个人物只存留在你的脑海当中,没有人见过他,只有你见过他,也就是说,他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

这就是执念!

当然,这是情感方面的。除了这方面,还有其他的,比如说看书吧!

我一直认为看书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看书去发现未知的东西。如:通过一本书去了解到了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的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既开阔眼界,又增长了见识,还丰富了生活。

还有一种人看书,只是为了求证。求证他心中已有的东西,并且他只会选择性的去看那些能求证他心中东西的书,一旦发现就会沾沾自喜,“看,老子没说错吧!”

第二种人往往在年龄偏大的人群当中产生,因为他们见识东西足够多,自以为自己了解的东西也足够多,然后就会产生这种执念,说白了,是因为由于自己以往的学识所带来的骄傲而延伸出的一种固执而已,一种深到骨子里面的固执。

它不是你通过一两句话,一两件事,可以去改变的,有些人甚至到死都不会改变,所以对他们而言,看多少书都没什么意义。

看电影或者其他东西也一样,如果抱着固有的三观、执念不放,那你就不会吸收到对你有用的东西。

其实我们有很多生活,或者情感上面临的问题都是因为我们的执念。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它会是你事业的一个助力器,用不好的话,它反而会让你蒙受更多的伤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自己跟自己和解的一个过程,按弗洛伊德的那套理论来说,全世界所有的关系都只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第二种是自己跟世界的关系,那首先我们得处理自己跟自己的关系。

只有放下执念,放开怀抱,然后才能拥有更多的东西

就像你手里如果抓了一把沙子的话,不管怎么用力气那个沙子只会慢慢顺着你的指缝流走,也就是说,你无论使多大力气,它只会越变越少,你只有把双手摊开,才可能捧起更多的沙子。

与自己和解是一个特别困难,也是一个特别漫长的一个过程,这又跟我们的原生家庭有关系,缺母爱,缺父爱或缺关怀等等一些其他的东西会慢慢变成最终别人所看到的这个自己

又因为种种原因,特别是在社会洗礼之后,我们习惯性的带着面具去生活,面具这玩意儿带久了就脱不下来了,所以慢慢的你根本就不知道你镜子里面看到的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真实的自己。

既然你没有办法确定自己是不是自己,本来面目中那点心中的执念,更无从捕捉。

总之这玩意儿说不上是个好东西,也说不上是个坏东西,看你怎么去理解

老子讲无为,是以无为而治有为,跟这个有没有关系?我不知道,但我觉得还是有点关系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