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专题精选谈写作人文社科

写小说,先从写提纲开始

2018-04-28  本文已影响194人  希森season

从2015年的《查理周刊》恐怖袭击开始,法国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总共发生了三起重大恐怖袭击案。从第一起袭击案开始,法国政府和警方就已经加强了防范措施,然而还是没有成功。导致法国接二连三发生恐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移民政策过于宽松,比如情报系统有漏洞,比如相关部门松懈执法等等,这些原因无不与法国所倡导的“自由”有关。

西方国家大都倡导自由,自由也一直被人类所追求,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失有得,物极必反,不自由会导致封建和愚昧,过度的自由却会产生混乱。正如一个国家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和政策进行管理一样,小说的创作也需要有提纲进行架构,完全自由的创作一般只会产生一盘散沙。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提纲会限制创作的思路、减少探索的快乐、花太多时间却不一定有成果等等,其实这都是对提纲的误解。《小说的骨架》提出提纲其实给作者更自在的空间,对整体更有力的把握,一个好提纲,才可以成就好的故事。小说有结构和内容两个部分,结构是骨架,内容是血肉,如果只注意内容的创作,忽略了结构的打造,再精彩的想法都会成为浮光掠影,失去原来一半的颜色。

小说有了提纲,就等于在沙漠中有了指南针,有了既定的方向,才会更专注于小说内容的打磨,细节的雕琢,比如何时铺设线索?何时揭开谜底?情节和人物前后是否连贯?整体节奏是否有张有弛层层递进?是否选择了最合适的视角?选择何种意象凸显主题?等等。如果忽略了提纲,而在创作的过程中同时思考这些问题,那才是对创造最大的限制,对探索的乐趣最大的剥夺。就好像做一道复杂的菜,主材下了锅,才开始准备葱姜蒜和配料,最后要么是匆匆忙忙出了锅,味道不齐全,要么是终于下完了配料,却糊了锅。

《小说的骨架》不仅纠正了我们对提纲的认知,而且从人物、背景、主题、情节等方面详细讲解如何使用提纲进行打造和布局,还包括如何从结构和内容扩展提纲,进一步创造小说,如何进一步整理场景,去糟粕取精华。

本书的作者凯蒂·维兰德是一位美国著名作家,曾经获得过独立出版社图书奖和国家独立优秀奖,著有奇幻小说《梦境者》、历史小说《守望黎明》以及亚马逊畅销书《小说的轮廓》和《小说的结构》。她在《小说的骨架》中加入了自己的创作过程作为案例,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实践的经验。

一、写提纲之前——小说的前提

是不是看过了本书,就可以坐下来开始提笔写提纲了呢?不是的。凯蒂·维兰德说她在写提纲之前,通常需要酝酿一两年之久。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先思考几年再开始写提纲,而是动笔前你必须确保你对小说的人物、冲突、情节有个大致的设想,验证的方法就是你是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你想写的故事,建立整个小说的前提。

首先,使用“如果”问句放飞你的想象力,尝试各种可能。比如,如果一个无财无貌但自立自强的女性爱上了英俊富有的男性会怎么样(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如果一个孤儿得到了巨额遗产会怎么样(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如果妓女变成了救人的英雄会怎么样(严歌苓《金陵十三钗》)?

其次,把”如果“问句扩展成前提句。比如,让本书的作者凯蒂·维兰德创作出《梦境者》的启发句是“如果我们的梦境真实存在会怎样?”。基于这个假设,她进一步扩展,写出了整个小说的前提:

“记者克里斯·里德斯发现:他入睡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他的梦是关于另一世界的真实记忆,这个世界正处于崩溃的边缘,他别无选择,唯有拯救它。”

这个前提中包括了主人公的姓名、职业、大致情节和主要冲突,已经可以推动一整部小说的发展。

最后,写提纲前必须明确的是,是否已经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小说的前提。可以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从各个角度出发,不断反思不断突破,也许再往前一步,你的小说就可以从中庸之作变成令人惊叹的作品。


二、写提纲之时——小说的内容

小说的故事情节就是由无数个场景组成的,把场景罗列出来,再进行组合,可以有效地丰富小说的内容。

概述场景:先按照小说的故事主线把大致的场景罗列出来

列出场景:把想象中的各种细节场景描绘出来

标出问题:划出需要完善、修改和补充的地方

连点成画:把各个场景组合在一起,补充点和点之间的情节漏洞

知道了怎么制作场景,创造情节还不够,小说的核心元素有人物的动机、冲突、主题,如何在情节中融入这些核心元素,又如何让这些核心元素推动情节的发生,才是关键之处。

是人就有欲望,欲望和障碍的碰撞就是冲突,但是一本小说如果为了冲突而冲突就未免过于苍白。如果能够通过冲突和矛盾、人物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有价值的东西(主题),那么小说就有重量了。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中,很多网络小说盛行,但内容往往很“轻薄”、没有“重量”,就算某个时间段热度很高,却很难被时代挽留,而经典小说却经久不衰,永远在各大书店和电商平台有一席之地。除了主题、情节等因素以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物的塑造。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通常很复杂,在欲望和能力中挣扎,在善良和罪恶中挣扎,在真实和隐藏中挣扎,但网络小说的人物普遍扁平化,非黑即白,不挣扎,不真实。那如何创造出真实的人物?

为人物设置背景故事。有的作家甚至会为自己的人物写一篇自传,但落实到小说的创作中时,却只显露冰山一角,也就是所谓的深入浅出。

人物采访。毛姆说:作家对自己人物的了解总是少那么一点。通过想象自己与人物的访谈,可以让人物变得有温度。

一本优秀的小说、一部优秀的影视剧作品、一部话剧,最让人们印象深刻,最容易引发探讨的,往往也是最真实的人物。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但如果艺术完全脱离了生活,就很难被人们所接受。

三、写提纲之后——进一步完善和修改

形成提纲的雏形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

先做个加法:思考更加细致的问题,比如用合适的视角,叙事的声音和事态等;进一步组织的小说的框架,开头、中间、结尾,如何组织各个部分的内容,使之更有节奏感;为了让小说更加引人入胜,还可以加入一点幽默感,设计人物的动作,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

再做个减法:小说的故事情节应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存在独立的情节,所以多余的情节需要删除,重复的情节可以合并,不够完美的情节再做修改。

以前看了不少小说,推理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等、言情小说等都有涉猎,其中最爱的还是推理小说,像东野圭吾、阿加莎、钱德勒等著名推理小说家的书基本是看了个遍,经常看到精彩之处忍不住拍大腿。推理小说的逻辑性一般十分强,处处是铺垫和线索,情节设计环环相扣,结尾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每次看完精彩的小说都忍不住感慨,真是天才啊。

其实,这些小说家们是不是真的天才,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就算他们是天才,也不是轻轻松松就创作出了这些作品。所有看似不经意、水到渠成的精妙情节,背后都是作者的精心设计。

凯蒂·维兰德在《小说的骨架》中记录了她对十个作家的访谈,这些作家也都肯定了提纲的重要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提纲各有不同之处,有的甚至没有固定的形式。

“衡量一个提纲方法是否正确,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是否为你提供最大的创作自由”

凯蒂·维兰德提倡我们广泛阅读,学习并尝试别人的习惯,再反思、修改,不断打磨,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我很喜欢“打磨”这个词,它与最近常听到的“匠心”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焦虑成为这个时代的常态,每个人都在追求效率的时候,这两个词都在提醒我们慢下来,去花时间、去浪费时间,在你真正喜爱的事物上;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直到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习惯。我们喜欢“方法” 带来的安全感,所以各种速成班、训练班、成功学十分火爆,但是对于创作来说,并不存在某种普适性的方法,因为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的思维、阅历都不一样。最好的方法,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但是找到这个方法,需要时间和耐心作为代价,你是否愿意支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