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目光望向何方
近来上写作班经常要接触张爱玲的文字,所以把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又温习了一遍。还是在上学的时候看的,因为她笔下的人物的精神世界多为一些病态的表现,且有末世的荒凉,读起来感觉总是阴郁压抑的。就不那么痴迷了。可见那时看的还是人物情节,而现在带着阅历去读,觉得张爱铃真是文笔界的女庖丁,把小说这只牛 分解的筋是筋,骨是骨,只不过根据她本人一贯给予我的印象,估计她在持刀的时候都是面部表情带着股冷意和嘲弄的。这让我想起了民国的另一个大才女--林徽因,完全是另外一个明亮的世界嘛。一南一北,都堪称传奇,林徽因的长相很讨喜,端庄磊落。
张爱玲呢,总带着股子倨傲,高冷范儿。她在抗拒这个世界吗?
就大众的心理接受程度来说,怕是林更受欢迎。做为一个社会形象上来说,林徽因也是可圈可点的,从来都是理性的选择,志向也非常人可比。十六岁就能分清爱的界限,断然拒绝徐志摩这个文艺男云端里的追求,这种智慧哪来的呢?怕是因为她有一个爱她的父亲吧,林有一个脾气乖戾的母亲,还不是嫡女,却幸运的获得了父亲的关注,大到像培养男儿一般的去让她获得抱负和胸襟,这种充足的爱让林有了足够的力量去融入、探知并把自己贡献给这个世界。同样为名门之后又天赋异禀,张爱铃却没能获得父亲的关心和照顾,在家庭破碎中长大,甚至一度被父亲监禁起来,在她内心深处,总像个小女孩是卑怯的,渺小的。一旦遇见爱情,立马低到了尘埃。看起来她对胡兰成的爱是感性的,自我的,其实是她在向世界渴求一颗救命的稻草,她选择赖雅可能也是出于一种如父如兄的爱了。
父亲给予儿女的多半是理性的爱,常看见小孩淘气过了头,母亲即使声嘶力竭,却收效甚微,而父亲则走过来只是眼睛盯着他,一言不发,便足以使其安静下来.
这是林徽因拥抱着父亲,张爱玲的父亲在哪呢,没人见过,听说他抽大烟。
又想起了孙俪,她同样也没有得到过多少父亲的爱,父母离异,从小都是过着艰辛的生活,一度是不婚主义者。那她怎么就一样也成了人生的赢家呢。她的大气也能从面相上看出来。
你的目光望向何方“这世上有四种人,一种人是光明走向光明,还有一种是黑暗走向光明,光明走向光明很简单,黑暗走向黑暗你也能理解,黑暗走向光明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我很坚信自己是这样的人”。
孙俪看见了自己的缺憾,能及时矫正过来这真是她的幸运了.所以,治愈自己最重要!张爱玲就没有这样的运气了,也许她心里住着的那个小女孩一直没有长大,因为她斜睨的目光早已远离了万丈红尘,转过身去,背弃了俗世间的自己.
又记:老师,我是想从心理学角度说一下的,不过这方面知识还是零零散散的,一时没法深入,留着以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