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依旧万卷好书读书会简书历史专题精选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2020-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康慧
图为傅雷夫妇


文/陈康慧

前些时日在微信读书偶尔看到了《傅雷家书》,印象中似乎是一本巨作,于是带着一颗好奇开始阅读此书。

直到今天上午才看完,全书一共805页,看完以后不免内心沉重充满了感慨和思虑。

《傅雷家书》是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编者是傅敏。《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1]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这是一本比较特别的书籍,因他全书都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

                              01

从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对子女教育严格一直不断鼓励孩子勤奋好学的傅雷,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艺术上,傅雷总是不停地督促傅聪要认真专注,甚至家书中写字太大不整齐不美观,英文翻译语法的欠缺,他都会一一指点一二。

包括孩子的为人处世,那时傅聪年轻气盛在为人做事方面难免有所欠缺和粗心的地方,傅雷永远都在书信里教导孩子要尊重自己的老师,要及时回复挂念他的长辈们的书信,不可因工作繁忙旅途奔波就此遗忘。

因为人们虽然不会怪罪于你,但是在做人做事方面,这是大忌。他人待你恩德厚重,你虽不能涌泉相报,但是及时回复书信以及寄唱片或者相片,表示一下感激和尊重,却是万万不能避免的。

后来傅聪恋爱结婚生子,傅雷更是费尽心血的告诫孩子不可率性而为,而要从具体的细节去考虑两人是否合适,三观是否一致,对方的一些缺点是否能长久忍受包容?一些不好的地方可否改正?

而时间是验证一切的最好证明,年轻人常因一时心动而作出错误的决定,毕竟恋爱中的人是盲目的,智商接近于零。

图为傅聪在练琴

傅聪结婚生子,傅雷除了感到喜悦激动以外,更是不断地提醒孩子要努力的做好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对待儿媳弥拉也要宽容以待,不能处处拿她和妈妈比较,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还要互相尊重体谅理解才对。

傅雷为了儿子一生的幸福,三番四次的在信中提及,要傅聪慢慢培养儿媳弥拉的艺术和文学方面的知识与造诣,这不仅是为了她个人精神方面的独立,更是为了能更好的和儿子相处互相理解。

毕竟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妻子,是最难的。

                            02

傅雷在傅聪的音乐艺术方面,更是苦口婆心从各个艺术家肖邦,舒伯特,贝多芬以及许多艺术家的乐曲和感情的抒发给予傅聪积极向上的正面思想。

尽管傅聪那时年纪轻轻就已经代表国家去往世界各地演奏钢琴并取得了不朽成就也夺得了非凡的名就,可以说是在世界乐坛已经名声大噪。

但是傅雷却从来没有因此就洋洋得意儿子取得的优异成绩,而是一直废寝忘食的鼓励指点教育儿子,还会细心的从儿子的每张唱片中对比儿子的每次表现,从而提出恰当合适的改善意见。

但他从来不会以父亲的严厉和命令的口吻去要求傅聪,而是循循善诱,就像一个朋友那样非常耐心温和中肯的和孩子一起讨论艺术音乐文学以及创作。

每当看到傅雷在信中长篇大论的和傅聪探讨音乐艺术以及提出的细心指导,都令我深深深深地感动。

这样一个有才华有学问的伟大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是那样的用心良苦,比普通人家的父母更加努力的培养教育孩子,教导傅聪成为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夫妇1956年在江苏寓所

                              03

谈到对子女的爱,傅雷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每次都是苦苦等待傅聪的回信,还经常为了傅聪回信慢而整夜无眠,担心孩子是否有什么事情。

当收到傅聪的回信,傅雷都和妻子在家中读完一遍又一遍,一边回忆孩子的音容笑貌一边思念着独自在国外的孩子。

傅雷从小对傅聪严厉,在信中还曾因此事对孩子道歉深感愧疚不安。

每次傅聪工作繁忙怠慢回信,傅雷常常在书信中不断地催促孩子道,我想你定是为了工作演出的事忙得焦头烂额。

但是无论如何,请一定抽出一点时间来写信告知你的近况,不管是什么,只要是关于你的事,我和妈妈不知多高兴,简直是精神的食粮!

从这些生活琐事的细节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傅雷对子女深深地思念和爱意,直叫人感动不已。

傅雷平时工作繁忙,每天基本工作十二小时,做枯燥乏味艰辛的译文工作以外,他还要经常给傅聪写信,一写就是几百字甚至最长的一篇书信达7000多字,还要为孩子翻译一些著作好让孩子阅读学习。

特别是到了文革时期,傅雷夫妇的生活变得异常艰辛,从书信的中后期开始,傅雷屡屡提及精神体力不佳,但是却仍然坚持着工作译文,称自己除了工作和挂念孩子以外,别无他想。

文字虽然没有过多的描述文革时期的悲惨遭遇,但是我却从普通的家长里短中感受到了无法想象的沉重,便可体会到傅雷夫妇的无奈悲哀以及深深地忧虑。

傅雷妻子在后期信中,提到过好几次,说傅雷身体每日况下,眼睛,睡眠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导致了工作的懈怠。

加上特殊情况,傅雷许多书籍无法出版,稿费也因此变得寥寥无几,生活变得捉襟见肘,虽然家中吃穿用度一减再减,但还是无法支撑,而傅雷又急需要营养补充才能调养身子。

言语之下,傅雷妻子迫不得已说急需要傅聪的帮助,希望孩子能补贴一点生活费,又说傅雷个性清高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是日常生活还是要照常过下去的。

从这些描述里,我们可想而知傅雷夫妇的生活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尽管生活变得如此艰难,傅雷却从未在书信中提到这些消沉的抱怨和诉苦,依旧忍受着病痛精神的双重折磨在家译文,仍然照常给孩子写书信教育孩子一起探讨艺术。

到了傅雷夫妇愤然离世前的几封书信里,我们似乎也看见了傅雷夫妇的结局。

傅雷夫妇1964年在寓所花园

在4月13日信中,傅雷在信的末尾写到经常感觉自己时日无多。

6月3日信中写自己身心交疲。

到了8月12日信中写,希望有天可以亲眼看见孙子抱他,可我不抱希望。每次只能看5分钟书,此信由我口述妈妈打。

可见到了此时,傅雷身体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不仅是因为身体的折磨,也是精神心理的折磨,才让意志坚强的傅雷在短短数年中整个的垮了下去。

直到1966年9月,就是在傅聪儿子凌霄刚满二周岁不久,傅雷夫妇不堪红卫兵的欧打,侮辱,折磨,在9月3日早上双双自尽含冤而死,走完了悲壮的一生。《傅雷家书》戛然而止。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傅雷家书》获得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据统计20多年间它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是可以使我们更好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更值得父母和孩子读一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