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课的惯性

2019-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溪草

挺长时间没有网上购物了,尤其是购买在线课程。

可是,最近突然看到“看见心理”公众号推荐的武志红的解读《心流》,于是又忍不住下手了。

买了课之后,发现应该买纸版的书籍,于是又去京东购买了六本相关书籍。

买完书之后,又看见一个每日读诗,听着挺舒服,于是又立即下单了。

然后今日开始听书《心流》。这本书的实操性比较强,据说比《当下的力量》差很多,但是好在具有可操作性。

第一课就提到的是熵,一个物理学概念。当然热力学有三大定律,而熵是从有序到无序。当然从无序到有序就是负熵,也就是构建秩序的过程,这是心流的过程。

据说,幸福其实是投入的副产品。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实现心流的状态。而精神病患者往往是自我的边界不清晰,容易失控。

同理的,武志红老师举例了欧洲难民的问题,因为边界的的失控,导致社会的失序。但是如果能够很好的导流,无序又会变得有序,达到更高级别的有序,这是开放系统。

如果系统是封闭的,那么最终可能导致灭亡。

他解释,我们不喜欢读大部头的书,是因为大部头的书有难度,容易造成熵增,增加我们的无序感。

当我们无法控制边界的开关时,容易失控,而失控带来焦虑。精神熵,其实就是内心失去秩序。

只有努力吸收外界信息,化解成为自己的,才会为我所有。如果要实现,必须具有目标。但是精神分析来看,有时是缺乏目标的。并不是说无所事事就一定幸福。相反的,无所事事的放松可能会让人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但有些事情上不需要目标,比如艺术创作,在没有达到状态以前,无所事事反而有助于寻找灵感。但是我们刚刚也说了无所事事又容易失衡,比如很多艺术家可能最终会走进死胡同,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从而变得抑郁;所以有无目标,这又是一个悖论。

再来看看购物的惯性,其实并非就不好。因为有解决问题的需求,因为有需要打开边界的需要,所以买课之后要学习,就得安排计划,可以让生活变得有序。比如早起要练字,听书。而如果时间不协调,容易陷入困境,就是每天的课都听不完,没法深入思考,会变得焦虑。但是每个人处理任务的效率是不同的,因此边界也只有自己能够把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