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读书笔记

哲学入门  批判与超越 人间好时节

2021-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ruby涵

    哲学思维的独特品质:批判,批判是哲学思维最重要的品质。

    哲学天生就是批判的武器,哲学是批判的事业。哲学家罗素直接指出,哲学的根本特征是批判。

    批判是个否定性思维,是以理想的标准系统的反思理论与现实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就其他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这个词往往成为哲学的代名词,或者是图腾。

    很多哲学家把他们自己的著作冠以批判之名,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康德。他的作品例如《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马克思他的著作《哥达纲领批判》《黑格尔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

      批判的两个层次,主要是两个任务,第一是对日常生活进行批判,第二是对理论前提进行批判。对于日常生活的批判,可以使人透过熟知看到真知。

      前提性批判也指向哲学自身的批判,也可以很有情趣的方式进行。哲学的历史,也就是反思批判的历史哲学,批判自身的历史。彻底的批判永远是对哲学本身进行的批判,哲学批判的时态永远是正在进行时。

      哲学的批判,他经常以行为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比方说,在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他经常在大白天打着灯笼走路,别人在问他,你在干什么?他说我在找人。那个时代没有配得上人这个称呼的有德行的人。

      尼采曾经宣告上帝死了,其实他是宣告基督教的价值标准被颠覆了。

      真正的哲学不承认任何永恒的、完美的存在,它总是要求人们对事物的肯定和理解中包含着对它否定、包含对他的否定的理解的理解,要求人们不断地以更高的合理性、目的性、理想性去反观,使人和人超更美好的方向,使人和人所在的世界充满活力。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他在被捕以后,他曾经在一个申辩中说,他说,其实我是城邦的一个牛虻,我是上帝派过来对你们进行督促批评,盯着大家,对你们个个进行唤醒、劝告和责备,使你们批判你们,使你们精神抖擞。苏格拉底的牛虻也成为哲学的一个图腾。

      哲学思维的超越品质。哲学思维的目的在于超越,思维的目的就是超越,从事哲学就是从事超越,这是雅思贝尔斯说的。

    超越就是哲学,就定位于突破已有已确定的世界向着未知、未有、未确定的层面推进。哲学在思维中总是和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能跳出当下,通过反思、批判、突破现象看本质,突破熟知和真知,达到对事物本质性、规律性的认识。

    马克思则明确地指出,哲学是高卢的雄鸡。哲学是黄昏的猫头鹰,黄昏的猫头鹰经常就被人批判你是马后炮,事后诸葛亮。而马克思说哲学是高度的,雄鸡就意味着他有一种预测的功能。

    真正的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概括和总结,还具有超前的功能。但是哲学的超前往往不为时人所理解,背负时代的误解,甚至嘲讽。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在1818年出版了后来成为经典名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当他出版这本书的时候,信心满满,认为这本书啊,不是为了转瞬即逝的年代,而是为了全人类,而且他今后会成为其他上百本书的源泉和根据。然而,该书出版十年后被当作废纸卖出。

    极度失望的叔本华只好援引别人的话来暗示他的代表作。他说,这一部巨作就像一面镜子,当一头蠢驴去照镜子的时候,你不可能在镜子里面看见天使。他在柏林大学任教时,他试图和当时如日中天的黑格尔在讲台上一决高低,结果黑格尔的讲座常常爆满,而听他的课的学生,据说从来没有超过三个人。

      叔本华的结论过于超前。不属于他那个时代,直到他的晚年时代才和他走到了一起,他才终于享受到了期待一生的荣誉。

      真正的哲学家都有着一种心系天下的人文情怀,在对现实进行反思批判的过程当中,必然会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问题,新的途径来探索问题,甚至用一系列的理想的主张来试图解决问题。

    从中国古代儒家的大同世界到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从康德拟定的人类永久和平的前途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理想,这都表明了哲学家绝不仅仅是社会的无情的批判者,而且是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者。

    哲学思维的超越,还可能是一种洒脱超尘的人生境界 。更多的是对城市当中功利的超越,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高远。

      亚历山大的国王,特别爱好哲学,曾经跟随亚里斯多德进行学习。有一次他去拜访著名哲学家第欧根尼,就是刚才我们提到大白天打着灯笼找人的那个哲学家。亚历山大问第欧根尼,他能为他做点什么。迪欧根尼说,我唯一的请求就是你闪到一边去,别挡着阳光照在我身上,这被称为历史上哲学家对世俗权力最意味深长的蔑视。而当时的亚历山大也大为感慨,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会做第欧根尼。

      中国唐代有一个大禅师叫南泉普院,曾经对他的弟子说,平常心就是道。

    弟子问什么是平常心?南泉答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就人生而言其实是思维的超越,最极致的体现在对于生死大事的领悟。苏格拉底告诉我们,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临死的愁苦,就足以证明他爱的不是智慧,真正爱智慧的哲学家都能看淡生死。

      课程来自于慕课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入门,整理人阿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