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想法婚姻育儿

中国家长:你该如何摆脱焦虑?

2018-12-06  本文已影响115人  37a934aa4eef

一个初一班级竟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课外辅导班、提高班,有的学生甚至已经开始学习高等数学,尽管班主任再三强调上过多的补习班没有必要,但是家长显然并不会因此轻易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投入。

这是一个普通初中的普通班级,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尽管样本很小,但也足以反映中国家长的焦虑情绪。

和上一代人不同,这一代的家长普遍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而这具体则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上。从孩子出生起的奶粉、尿不湿到早教班、兴趣班,每一样都要最好的。奶粉不能要国产的,得是国外进口的;尿不湿也要代购,超市直接买的不行;早教班得是全英文的,不然怎么和国际接轨呢?兴趣班还得父母陪同,练个钢琴必须有个大人在旁边陪着学。

当每一样东西都变成最高配置,每个家庭都这样做时,这不仅仅意味着大量时间和金钱的投入,还意味着这场教育的“军备竞赛”已经席卷了整个中国,每个人都难逃焦虑“劫难”。

除此之外,“抚养标准”的再三升级也让现在的年轻人不敢生不敢养。但是当现在的年轻人开始抱怨养不起孩子时,老一辈人往往很难理解。实际上,如果你只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养孩子,如果你并不在乎孩子未来能否成功,那你在如今这个时代,想把一个孩子养大成人简直不要太容易,毕竟相比以前,现在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已经越来越高了。但是,大多数的家长还是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人中龙凤、社会精英的。而这样过高的期望显然与冰冷的现实不符:2017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940万,985高校招生15.8万,平均录取率仅是1.68%。

当理想与现实产生冲突,焦虑自然也就伴随产生。

随着人人平等观念的普及,人和人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少,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身份的可能,而教育无疑是提升阶级最有效的通道。正因为如此,中国家长才会产生倾全家之力供孩子读书的念头。但在他们之中,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能够实现自己的期望;而多数的人,会发现他们并不能改变什么,从而内心极为痛苦。

中国家长:你该如何摆脱焦虑?

当内心的痛苦得不到缓解时,人们往往会采取其他措施得到幸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根据公式,幸福和效用成正比,和欲望成反比;效用越大,欲望越小越幸福。换句话说,获得幸福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增加效用,其二是减少欲望。

这条公式对于中国家长缓解焦虑也是适用的:让焦虑消失有两种途径,要么让孩子超越所有人、变成万里挑一的那个,要么适当的降低期望。

适当的降低期望并不意味着撒手不管,实施放养式教育。只是说,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条件下,不必强求面面俱到。好比兴趣班,倘若孩子并不感兴趣,又何必逼他硬要考级呢?难道说非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能算成为“合格品”吗?其实只要能让孩子拥有一项爱好,能在未来工作之余,可以得到乐趣,就已足够。

如果你发现时代的焦虑已变为你的焦虑,如果你的精力和金钱并不足以支撑你实现超高期望,那么当第一条路走不通时,不妨试一下第二条。

毕竟,谁说拥有快乐的童年就不能拥有光明的未来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