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庄公还是共叔段?
闺蜜告诉我,有一种“害人”的方法就是对他人的不足甚至错误视而不见、任其发展,久而久之那人就会越来越错、不可自拔,直至一发不可收拾。听完此番言论,我不由地一阵脊背发凉,竟然还有如此这般的操作——这不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吗?还有一句俗语,叫做“自作孽不可活”,说的大概也是这个意思。所以,真的要好好感谢生活中遇到的那些指出我们身上的不足、错误的人,他们才是生命中的贵人、恩人。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个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元年》的“郑伯克段于鄢”,初中时我们都学过这个故事:春秋时期,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庄公和共叔段。武姜在庄公出生时受到了惊吓,所以厌恶庄公,偏爱共叔段。庄公即位后,武姜替共叔段请求分封京邑,庄公答应了。共叔段修筑城墙超过了规定的长度,庄公没有追究。后来,共叔段举兵造反,遭到讨伐后逃亡。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疑惑于武姜的偏心,同样都是自己的孩子怎么会有二心;当我长大后再读这个故事时,感叹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无奈,既不同情共叔段也不喜欢庄公;如今被闺蜜一点拨,顿时豁然开朗,庄公简直就是天生的政治家,目光之远大是常人所不及的,他如此废掉了自己最大的劲敌,所使用的方法竟然只是冷眼旁观,然后适时出击。假如当年庄公拒绝了武姜请邑的要求,假如当时庄公处罚了共叔段筑墙的违规行为,那么或许共叔段就没有后来的造反。这个故事现在想起来,除了有“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含义,还有如何不费吹灰之力打垮敌人的启发——那就是等待,等待对方自取灭亡。从这一点来看,庄公可能是个好君王,但一定不是个好儿子、好哥哥。
当然了,我们在生活中没有必要让自己陷入错综复杂的“宫斗”中,而是要不断提醒自己不能“多行不义”,提醒自己正确面对欲望,妥善处理问题,提防自己既不能做共叔段,更不能做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