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社思考问题

思维管理|运用这5个思维方式,构建你的设计师能力模型

2020-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芒果创业说

1.什么是能力模型?

能力模型也叫能力素质,最早起源于1973年,麦克利兰博士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他引用大量的研究最终发现,“ 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是不合理的。他认为能够决定工作成绩的一些人格、智力、价值观等方面因素,在现实中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效果。传统的学术能力和知识技能测评,并不能预示工作绩效的高低和个人生涯的成功。”

换句话说,把人的能力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知识和技能属于海平面以上的浅层次的部分,而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属于潜伏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层次的部分,他的研究表明,真正能够把优秀人员与一般人员区分开的是深层次的部分。因此,麦克利兰把不能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知识与技能部分,称为基准性素质,也就是从事某项工作起码应该具备的素质;而把能够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称为鉴别性素质。

那设计师能力模型如何构建?

根据麦克利兰博士的研究以及几个互联网大厂或知名的企业的能力模型,我总结了符合我所在行业及公司特点的设计师能力模型,从三个维度来衡量,即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与影响力。

通用能力是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要获得成功都要具备的能力,具有跨职业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可发展独立性能力的特点;比如自驱力,执行力,团队合作,沟通交流

专业能力是从事某职业所特殊需要具备的知识,经验与技能。岗位的不同,对专业能力要求也不同;比如行业知识,设计调研,用户分析,设计实施,项目管理。

影响力是随着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不断发展和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不断增强,可以赋能的范围越来越广;比如方法论建设,分享指导,人才培养,团队建设

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是通过知识、专业技能学习进行不断量变的积累,而影响力则需要我们通过思维方式培育、认知维度提升,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2.什么是思维?

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人和人的差别比人和猴子的差别还大?

因为我们都知道人和猴子是有差别的,当猴子做出一些行为的时候,我们我们不疑惑,不沮丧,也不难以理解,但是人和人之间就不行。当你的同事做了一些和你的方式完全和你不一样的时候,你大概率会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怎么能这样想这件事儿?

这因为人和人之间的思维方式的差别,让沟通不在一个平面,给我们造成的很多的困扰。

反射OR思维

大部分对事物的认识是出于反射,就是本能经验的一个调取,对事

物认识的初级阶段,也有一小部分人是出于思维,调取认知与

智力,是对事物认识的高级阶段。

比如一个室内设计师拿到一个平面布局,我们一眼就看得到里面有客餐厅,厨房,卫生间,房间。这些是不需要思考的,它就是一种反射。那如果我们用思维去考虑,就可以去空间的结构,厨房操作动线符不符合行为习惯?家务动线,居住动线和访客动线有没有互相干扰?这就是一个更高级的认识过程。

3.五种设计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有好与坏,有优劣之分。但在认识一个事情,无论什么思维方式,绝对也是在动用智慧脑思考问题。

1.答案思维OR问题思维

我们公司招了两个人事小a和小b,都是刚入职第一天上班,我们老板就跟他们说:“我们公司的员工流失率有点高,你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老板走后,留下她们是两人坐在办公室,小a就想可能就出现了员工的离职原因:员工工作的成就感不够、公司体制有问题、社保没交、工资低还是……就开始去寻找答案,而小b想这个问题的起点是什么呢?老板所说的员工离职率高是个什么概念,老板如果是一个对稳定性要求特别高的人,可能流失10%他就觉得高了,按正常的公司可能20%都不算高啊,如果老板如果是个结果为导向的人,他会怎么想?他会觉得我维持目前的员工稳定重要,还是我的筛选招人的环节重要的,他先思考这个问题本身是什么,然后把这个当起点,然后去找解决方案。

前者是典型的答案思维,遇到事情先想它的解决方案,以寻找答案为起点去解决问题,而后者就是问题思维,已认知问题为起点,分析问题的原因,以作解决方案。

不知道老板说的这个问题是实际上是什么,就去找解决方案大概率上是不对的,当然可能碰运气就刚好碰上老板说的那个离职率高的点,而思维方式就一定可以找老板说的问题是什么,get到老板需求的那个点。

那如何了解问题本身是什么?推荐一个方法:具体描述法。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大卫·帕金斯(David Perkins)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一般人会“先选定自己的立场,再来找支持自己立场的证据”,以此证明自己的立场是“有道理的”,然后思考就戛然而止了,更不会主动自发地去做反向思考。

用客观的视角,用具体的描述来代替主观上的判断。这个就是“具体描述”法。它可以大大削减我们的答案思维。

有的时候问题本身就是答案,你能否正确的客观的描述问题本身就是解决方案。

我们不是否认答案思维的好处。过去,我们所处的世界不复杂的时候,答案思维会给我们带来高效,让我们快速的成长,但从现代社会环境来讲,事情变得非常的复杂,甚至有很多问题的出现它是无从找到起点是什么,所以你就得先你要把问题本身认识清楚。这就是人和人之间思维方式表现很大的差异的地方。

2.定势思维OR弹性思维

我们看看一个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训练题:一个小学生平平前边有6个同学比他高,后面有9个同学比他矮,那这一对呢,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第一反应是这个16个同学,前面9个+后面6个+自己1个=16个,对不对?就是定式思维,对事物的认知一旦产生就恒定不变的。

然而,这道题实际无法通过现有信息确定人数的,因为前面有比他高的6个人同样也有可能有比他矮的,这些信息没有被题目说出来,而且后面有个9个比他矮的也可能有比他高的,所以说他没有交代我们是从高到低排列的还是其他排列方法,就是至少有16个人。这个就是弹性思维。是在惯性和规则以外的思维方向灵活多变的。

定式思维是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问题时都有可能会出现的思维,那我们可以怎么来规划自己定式思维和弹性思维?

a.放空大脑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当你有什么问题需要思考,或者想有那么一刻的顿悟给自己带来突破,你得先为大脑营造合适的环境,放空大脑,像散步、冥想、休息,或者甚至带着问题睡觉,都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解决问题。

大脑处于放空状态,很多时候,我们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实际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最近的经历和学习的内容,整合吸收新经验,产生创意,想出那些有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大脑只有在放空状态下,才能进入产生创造力的模式。

b.先干费脑子的活,把自己的大脑干累了。

研究者在2015年做实验发现,先让实验对象集中注意做力冗长的电脑练习,来消耗大脑。在他们的执行能力变差后,也就是大脑疲惫了,再让他们进行弹性思维测试,考察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意。研究者给实验对象几分钟,让他们想出一些家居用品的更多用途,像是水桶、报纸之类的。结果发现,当研究对象的电脑练习执行能力很差,也就是大脑很疲惫时,想象力和创造力却变得更强。

咱们通常都觉得,脑子最清醒时最有创意,但今天的内容让我们知道,恰恰相反,当大脑很累,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情时,弹性大脑反而会更活跃。所以在安排任务时,把累脑子的活放前面,需要创意的活放后面,会有更好的效果。

作为设计师,用定式思维把常规工作和生活处理好,用弹性思维寻找创意突破。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科学,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提升自己到工作效率,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构建自己的能力模型。

无论如何选择,都是为了更从容地应对这个世界——“社会会奖励那些积极面对改变的人,也会惩罚那些固步自封的人。”

3.线性思维OR系统思维

线性思维是在认识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去找事物的因果关系,系统思维在我们认识问题的时候要放置在一个更大的系统里去寻找事物的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要你选择一本书你会怎么选择?

a.大部分人会从第一页或者书名开始

b.少部分人从目录开始

前者的思考方法是线性思维,一条路走到黑。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循规蹈矩往下走。而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一般属于这类。想象一下,我们读书时,老师教授课本是,是不是一页一页往下教的?

后者是系统思维。往往我们大部分缺乏这样的能力,很大原因没有机会接触。

回到选书的话题,这是我看到较为系统的简易选书方法:

先看书评,中文的看豆瓣,英文的看国外亚马逊的评论,一般很有用。平行比较几本书,选择一本。 然后再看目录,一般的购书网站都有。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有时候有趣的序也值得一读。 最后再看具体章节。直接切入重要的章节,系统学习则从目录开始看。

不得不说,系统思维帮助你用更短时间了解全貌,进而判断是否合适继续花费时间进行下去。

大致了解系统思维的重要性,谈到更多是任何职场人都适用的能力。回到设计的话题,其实大部分高阶设计师的成长路径也是基于这种能力。对系统思考越深,越会发现原来对设计的认识可能只是起点。所谓5年经验,只不过是刚刚进入门槛。

那么如何快速有效的进入系统思维的模式呢?

在设计工作中出了一个问题,只要不想唯一,不说因果关系比如“因为你没有及时跟我交接,所以项目出现了问题”;你能给他找到两个三个甚至跟多的点比如“你没有及时跟我交接,我又没有及时去跟进,客户也没时间去现场,导致项目出现了问题”,你就构建了一个最基本的小模型的系统思维。

所以其实非常的简单。听起来系统很宏大,付诸到实践你只要在执行的时候多想两三个原因,慢慢的你能梳理出属于你自己的系统化的思维。

4.完美思维OR迭代思维

完美思维是把能力与结果呈现匹配做到极致,认为我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做到最高值,那就努力让这个结果极致,不允许有失败。

迭代思维是接受在限制条件下的能力与结果的呈现,认为我确实有能力把这个事情做到极致,但是我得接受时间金钱的限制、多线程工作的限制,接受外界市场需求,快速做出一个结果,尽早将结果推到别人面前,接收反馈,不断试错,持续完善。

那来举个例子。

电影《伊丽莎白镇》中的男主角是一个全球顶尖鞋业设计师,他们花了3年时间,设计了一款运动鞋,本以为这款运动鞋可以风靡全球,结果推出市场时,发现时代已经变化,年轻人的审美口味换了一种方向,结果遭遇滑铁卢。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闭门造车”,完美思维。

微信就是迭代思维,从最早只能发图片,发语音到现在视频、红包功能等,一种以人为焦点、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允许有所不足,不停试错,在连续迭代中完善产品。

这里面有两个点:“微”、“快”。

从小处着眼,微创新:要从细微的用户需求入手,贴近用户心理,在用户到场和反馈中逐步改良。“可能你以为是一个不起眼的点,但是用户可能以为很主要”。

精益创业,快速迭代:“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快速地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反映,产品才更容易贴近消费者。

说到做设计方案,你一上来就参照大师级别的开始做方案,想给它做到极致完美,那这个时候你一个方案都做不出来,而且你还会产生挫败感,自我否定;那用迭代思维是怎么做设计方案呢?我先把要规划的空间大概的分布出来,然后再去注重布局的合理分配,再里面把动线优化一下,让方案表达更精炼一点,然后再把图纸布局调节一下让客户视觉效果更好一些,这样接近于比较完美的方案就出现了,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往最终那个目标来,你可能一个方案都做不出来。

我们大家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一开始不要为了完美的目标,可以划分成为几个小步,每行动一步在别人的正反馈过程当中,你就很容易去慢慢的迭代自己的认知系统。

5.幸运儿思维OR普通人思维OR倒霉蛋思维

很多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以最高结果为参照标准是幸运儿思维;也有很多人认识事物时,以最差结果为参照和目标,是倒霉蛋思维,但还有一部分人在认识事物时,以“概率”为参照和目标,这是普通人思维。

我们周围总有这样的声音:“我月薪3000,通过某某机会实现月入2w”、“我现在花1万块,一年就能赚10万”;这是最高结果最低概率的那件事,这就幸运儿思维。所以那些吃了就瘦,投了就赚,这样的骗局所吸纳的人就是幸运儿思维的人,当然好的地方也有。可以容易让我们冒险,让我们赌一些机会;

而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个普通人,基本都在概率里面的,没有天赋异禀也没有十分倒霉,这就是普通人思维。它会让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更接近事物的真实事物的规律。而倒霉蛋思维就特别的悲观,认为好事肯定轮不到我,这会让他自己非常保守,很容易活在那个舒适区里。当然倒霉蛋思维也可以一定程度帮忙躲避骗局。

其实现在我们就要拥有一个普通人的思维方式,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在跟谁抢夺资源?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普通人只要使用普通人的思维方式,就更容易理解周围的人,有的时候善良有的时候恶意,遇到具体的一个问题可以去争一争,也可能去让一让。大部分大家都是采用同样的一个策略,这些不是指导你一定要活个普通人,而是我们遇到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我们尽量以概率学来说事情,比如设计中客户不知道选择什么颜色做墙面,这时你可以站在普通人的思维方式,思考一下解决方案,普通人大概率会如何选择,用概率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他的容错率会扩大。

送给大家一句话:大脑是全身最好训练的肌肉。

我们有的时候会对大脑产生极大的陌生感,因为心肝脾肺肾的功能我们都了解,但我们的大脑是极度神秘的,所以我们认为大脑很陌生。其实大脑它是最容易训练的,只要遇到事情的方式,我们动用系统思维,多找两散个原因,持续练习自己的思维方式。虽然每个思维方式他虽然各有千秋,但是它基于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一定的优劣之分,选择能为我们带来一些利好思维方式。

最后,希望各位设计师朋友多去运用思维方式指导现实生活,构建自己的能力模型,让我们的职业发展有清晰理性的规划和目标,成为一个更有适应力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