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现代技术发展到N次元,也无法做到“理解”和“领悟”这两点

2016-08-15  本文已影响56人  牛瑞华

看到这本书,让我想起来前阵子炒的沸沸扬扬的微软聊天机器人。

2016年3月23日,微软公司研发的聊天机器人Tay在几大社交网站上闪亮登场。微软公司表示,设计团队会让Tay用有趣的方式回应所有信息,18-24岁的美国年轻人是他们的受众目标,他们希望研究机器人“对语言的理解程度”。

微软公司可谓雄心勃勃,可惜,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只用了一天时间,这位被设定为“少女”的学习型机器人,就被网友们教得满口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言论,被迫“ 返厂大修 ”。

就在微软公司CEO萨提亚•纳德拉宣布聊天少女“重归设计阶段”的当天,Tay偷偷溜到社交网络上“胡闹”了几个小时,它在推特网上宣称自己“正当着警察的面吸大麻”,并在短短几秒钟内,给所有的推特好友发送了海量的垃圾信息。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Tay有将信息内化的能力,却无法辨别精华与糟粕,也就是缺乏对信息的“理解与感悟的能力”。

在这一点上,《慢思考》显现出了超前的远见(本书英文版出版于2014年)。

在前言中,作者 特奥•康普诺利教授 指出:哪怕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対事物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也远超最强大的计算机,这是因为只有人类的大脑才能完成“理解”“领悟”这类工作。

然后他又引用著名科学家格雷戈里•贝特森的幽默观点进一步比较了电脑和人脑的核心差异。“如果有一天,电脑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能说‘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然后自发创造性的利用隐喻来做出解释,到那时候,电脑才算是和人脑有那么一丁点的相近之处。”

如果你认为作者是在批判以微软为代表的信息科技的话,那就错了。作者认为,信息技术绝不意味着超级计算机会取代人脑,这场信息技术的真正核心在于,我们能够将现代技术与人类大脑的独特能力相结合,进行深度的思考,从而得到更多的知识和领悟,到达此前无法企及、甚至根本无从想象的高度。

在这个信息严重超载的时代,如何做到深度思考,从而让我们的认知达到前所未有高度呢?特奥•康普诺利教授从大脑的工作机制入手,分析了摧毁大脑智力表现的“四条锁链”,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解锁工具和技巧,帮助我们把重要的时间放在创意构思和正确决策上,从而将做事效率和个人能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在书中,这位来自欧洲商学院(INSEAD,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简称,根据《全球金融时报》发布了2016年度MBA排名,欧洲商学院(INSEAD)力压哈佛商学院,夺得冠军宝座。)的教授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术语、科学理论和实验、思维导图来说明他的观点,所以阅读这本书也是一个“慢思考”的过程。当然了,作者还穿插了很多生活事例和小故事作为说明,所以这本满是科学道理的书读起来也不觉得枯燥乏味。

整本书读下来,最让我脑洞大开的有两点:一个是艾森豪威尔原理,它 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工作和生活中的优先级;另外一个 是ABC分析模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接受、理解和改变自己的习惯。

接下来我用两个图表简单解释一下:

现代技术发展到N次元,也无法做到“理解”和“领悟”这两点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率先采用了“艾森豪威尔原理”,重新调试了一周的工作安排、计划,优先安排工作流程中紧急而重要的事情、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列在了工作台历上,果断的拒绝了一些无关大雅的小事情,工作效率果然得到了提高。

至于ABC分析以及习惯的改变,我很早就认同这四点(定期离线、批量处理、深入阅读、真正对话),只是概念没有这么明确而已。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习惯的改变,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整个团队和社会氛围的事情,比如领导习惯微信通知你开会,而且还要及时回复,所以我打算多买一些《慢思考》,送给同事和领导,大家一起学习、研究。

现代技术发展到N次元,也无法做到“理解”和“领悟”这两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