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事没事坐地铁”和北京地铁涨价原因的探究

2016-07-15  本文已影响0人  乌买买

最近,一篇题为【专家称北京大量人有事没事就坐地铁出行,应提价】的新闻在各大社交媒体上遭到疯狂转载和吐槽,由于喜欢较真,再加上好奇心作祟,我利用手头仅有的工具---搜索引擎---进行了一番业余的新闻调查。(引用格式不正式,请勿追究。。。再次声明我是业余的。。。)

让我好奇的是以下三个问题:

1. 是谁说的“北京大量人有事没事就坐地铁出行”这句话?

2. 他是在什么语境下说的这句话?

3. 北京地铁提价到底是什么原因?

我一直很反感国内很多新闻媒体不说新闻来源的人名,老是拿“专家”或者“相关部门”来糊弄群众,最近几年大众对“砖家”很是反感,于是我就先看看这个专家到底是怎么说的这句话,先找出最原始的来源出处,是不是被媒体恶意歪曲解读了。

这位专家很快就被搜出来了,是央广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

从央广网财经评论播报中确实听到了张彬说的“北京从2007年开始实行单一票价,到今天为止实行了这么多年,一直等于是咬着后槽牙在往里贴补,这种交通的贴补,带来的是低票价,可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人在利用地铁出行,不管有事没事”。正是最后一句“不管有事没事”刺激到了舆论的神经,激起民愤,抨击他不配为“专家”。另外,他说的“六成网友不支持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说明地铁票早该涨了。按照常规人的思维,消费者的习惯,不收钱才好呢,所以一个涨价竟然有六成网友不支持,还有四成网友支持,可见多少必须要涨”这句话,里面的逻辑我一直不能理解。一个涨价政策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这个很正常,为什么反对的人多,反而就需要涨价了呢?张彬在后来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大量人有事儿没事儿坐地铁”并非他的本意。张彬解释说,他没说坐地铁玩儿,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在提高票价后,如果您有急事,那就坐地铁;如果事儿也不着急,想少花钱那就坐公交。”张彬认为有个别网站断章取义,将他的言论放大。他称自己坐地铁的频率远大于开车。他也感受到目前北京地铁很拥挤,上下班高峰,不可能有人没事坐地铁。

但他之前在央广财经报道里面也说了,涨价不能解决早晚上下班高峰地铁出行的刚需,而真正的原因是财政一直在倒贴经营,亏的实在太多了。所以其实他的解释跟自己之前的评论是相互矛盾的,那么只能说这位评论员在讲话时有失水准,从而激起民愤。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张彬 经济之声”会发现很多他作为“特约评论员”的其他新闻,比如白酒行业低迷,大学生求职简历的诚信问题,教师节是否要改到孔子诞辰等等。我挑选其中几篇着重看了一下张彬的评论,属于没有太出彩但是也没有明显错误的,有些句子会缺乏逻辑性,但也有说到点子上的。继续搜索张彬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能在这么多话题上侃侃而谈呢?在央广网上搜索张彬,一个就是财经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还有一个是新闻记者张彬。在搜狐视频的微辩会里,有一期是关于卵子黑市的,主持人正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任编辑,评论员张彬,通过视频里面的图像和声音能看出就是特约评论员张彬,而根据央广网页上关于新闻记者张彬“95年进入央广”的介绍,再看你好台湾网的这篇图文并茂的报道就能发现,央广就只有这么一个张彬。

八了张彬这么多,其实就是想知道他到底能不能称得上是“专家”,张天蔚(北京青年报评论部主任)在他的腾讯网大家专栏里发文指出,“虽然作为媒体评论员,张彬很难称作专家;被骂之后,他也对自己的言论做了解释。但既然被冠以“专家”之名,又发表了“与人民为敌”的观点,张彬的任何自辩都注定徒然无功。

那么接下来看,北京地铁到底是否应该涨价?为什么涨价?

先看最近北京市政府出台的《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官方文件是怎么说的呢?

这是65条任务中唯一没有完成时限的任务,而任务描述也谨慎地使用了“择机出台”,原因则是后面这句“通过价格杠杆分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降低大客流风险”。

按照前瞻网研究员严超波的专栏文章所说,“很多时候公共服务的问题并不适合引入市场化机制”,严超波提出,地铁票价提升,说是为了控制人流,但这样反而把客流推向了拥堵同样严重的路面交通,情况会更加恶化。而通过提升价格去治理拥堵,是“世界首创”。从国际各大城市治堵的经验来看,不乏以价格调控来治堵的措施,但却无一例外地都是以降低公共交通价格来治堵,因为公交是输送客流、缓解人流的最为高效的方式,将人推向公共交通才能为城市腾出更多空间。他提出北京应效仿洛杉矶,“以低成本的快速公共交通来取代地铁,从而分散人流,同时兼顾政府财政”。

继续看张天蔚的文章,他指出北京自2007年出台2元票价,最终服务目标其实是奥运会,这是一个政治决策而不是从理性出发的经济决策。其实所有人都明白北京的2元地铁票价,从全国范围内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超低票价,而随着地铁总里程数的增加,进而吸引更多的运载人数,因此无论是从单张票所涵盖的里程数的补贴,还是搭乘地铁的人次补贴,都必然会大幅增长。而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却因为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增长缓慢,说白了,就是政府财政已经因为补贴公共交通而捉襟见肘了。

再看新华网的报道,美国3E交通系统咨询公司高级咨询专家徐康明说,从政府角度来讲,长期追求公共交通“低票价、高补贴”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因为同样还有很多民生项目需要政府投入,但北京市对公交投入有些过了头。徐康明表示,调整票价绝对不是为了抑制高客流的增长,不应该用价格体系来抑制人们的出行需求,而是需要通过加大投入、提供多元化的公交服务来分流客流。

综上所述,差不多问题也就搞明白了。北京地铁票价确实是应该涨,但这是为了弥补运营成本的亏损,而并不能有效治理地铁高峰期的拥堵状况。而张彬也算不上真正的“专家”,虽然他的话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被人断章取义,但怪只怪他自己不该发表那句“不管有事没事坐地铁”的言论。

央广网财经评论http://finance.cnr.cn/jjpl/201312/t20131216_514411175.shtml

张彬事后接受采访的解释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1217/c1004-23859298.html

新闻记者张彬

http://www.cnr.cn/home/column/scy/tpjz/200505030099.html

你好台湾网介绍张彬

http://www.nihaotw.com/twdxs/ztkb/201005/t20100519_567628.htm

张天蔚腾讯网大家专栏

http://cul.qq.com/a/20131220/005995.htm

《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工作方案任务分工》

http://zhengwu.beijing.gov.cn/gzdt/gggs/W020131214396834137712.pdf

前瞻网严超波专栏

http://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31216-f111e582.html

新华网关于地铁涨价

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3-07/16/c_116563496.htm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