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婚姻育儿今日头条

是的,少年强则国强

2018-09-18  本文已影响118人  肉肉虫小梁

文/肉肉虫小梁  公众号:肉肉虫小梁

图片来自摄图网

之前网上热议的一档开学类节目,内容无营养,被疯狂吐槽。有位妈妈说,她的孩子在看了节目后直接哭了。

我们期望下一代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即我们给予了下一代什么样的教育。

现在少年的样子,即国家未来的样子。

1、

图片来自网络

07年有一部电视剧叫《恰同学少年》,讲的是以毛泽东、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等人为代表,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

剧中,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等众学生齐声朗诵《少年中国说》的情景,让我到现在想起来,都还能热血沸腾。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风华正茂、激情洋溢、慷慨激昂,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胸怀祖国的坦荡。

他们的老师板仓先生杨昌济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修身》, “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己身之道德不修养,情操不陶冶,私欲不约束,你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你们会问,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修身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则心自纯洁。”

这部电视剧阐释了老师应怎样教书育人,学生应怎样学习。

好的教育就像灯塔一样照亮学生们航行的方向。

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因看见自己的老师,杨昌济先生每日早起以冷水浴其身体,以先哲的文章浴其精神,深受触动。从老师的身上,他学到了什么叫坚韧,什么叫学习的精神。从此,毛泽东刻苦学习,在校期间2/3的生活费都用于订阅书报。每日以冷水浴身,锻炼自己的身体。坚持在闹市中学习,锻炼自己的意志,使自己在学习时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

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做老师的,一定要有永不满足的学习精神和状态,给学生树立榜样,才能孜孜不倦的教育学生,传授知识。

少年时代的蔡和森,因家境贫寒,在码头边擦皮鞋帮补家用,并经常在学校吃同学的剩饭。一天,因蔡和森吃剩饭被同学羞辱,这个时候,他的老师徐特立先生挤进人群,旁若无人的跟着蔡和森一起吃起剩饭来。当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自发的为蔡和森募捐和凑钱时,蔡和森拒绝了,他说我能靠自己赚钱解决家里的生活问题。

孔子曰:有教无类。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因教育而进步,社会也因教育而进步。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更不应该分高低贵贱。贫而好学,穷且益坚,是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所缺乏的优秀品质。

2、

图片来自网络

好的教育是有温度的,如同春日的阳光沐浴在身上。

开学日,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84岁的老校长郝又明,拄着双拐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学生鞠躬她就一一回礼。郝校长因为身体原因,长期需要拄拐走路,但每年无论是送高中部的学生高考还是迎接新生,都会亲力亲为。

郝校长的举动给孩子们上了“最美的第一课”,用她的实际行动来教会学生们,什么叫以礼待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一次上课时,发现有个学生的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吸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反问并没有生气,而是歉意地笑了笑。他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掉,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烟袋杆。张伯苓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说到做到,打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吸过烟了。

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劝诫学生们不要吸烟,以德服人。

身教重于言教。学生不只需要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优秀品德。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知识作为基础,还需要优秀的品德来支撑,这样的人才立得起来,才会对国家有所贡献。

3、

图片来自网络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

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这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因材施教。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合适的方法。

这个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的,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个体的差异是由外因和内因双重导向的结果。作为教育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质,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需要培养全才,但同时也需要专才。

去年央视纪录片《零零后》中,有个叫“一一”的小女孩,就喜欢一个人玩。

她说“我觉得一个人玩挺好的”。

十年后,当她回头再看小时候的自己时,说出了这样一番发人深省的话:

“我觉得,要求人是外向这件事情它首先肯定是有它的目的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加紧密地就是抱团在一起,然后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吧。但是我觉得,从本质上来讲,其实它对内向的人是有点不公平的。它在要求每一个内向的人都变得外向,其实内向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优点的,比如说能更好的安静的思考沉淀。”

好的教育不是把所有的学生弄得跟生产线上的零件似的,每个都一模一样。学生、青年一代的想象力、创造力,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未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传统文化值得我们传承与发展,有很多优秀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与拥有。

教育,需要创新思维、寓教于乐、择善而从,更需要耐心、专心与用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