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还是竞争?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在培养“完整的人”上下功夫。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学习观,变教为学,变被动学为主动的学、能动的学。
实现能动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协同学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活动性、协同性。是学习者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的学习活动。他缩小甚至弥补了不同学习者在知识、能力、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兴趣、动机、自信与感悟等多方面的差异。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一种有效的能动学习方式。
纵观教育实践中的学习,往往缺少的就是这种提倡的优质学习,更多提倡的是“竞争学习”,“竞争学习”表现为,谁考了第一,谁最优秀,往往用分值来作为衡量是不是第一,优秀不优秀,努力不努力的标志。面对分值不理想的学生,自然会归结为“下次好好努力”。
面对这种竞争学习,现实中比比皆是,班级比、学科比、年级比、学校比,区域比,比的结果除了带给人们的思考是“下次努力”以外,带给学习者更多的是伤害,是“即时努力也是徒劳”,造成一部分人最终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形成动机落差。这对培养完整的人,培养全体的人的目标格格不入。
“协同学习”固然重要,是我们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摒弃传统的“竞争学习”。二者并不矛盾,某种程度上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二者有效的融合才能达到能动学习的最高境界。
学习重要,能动学习更重要,缺少评价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也不能称为能动学习。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如何最大程度的能动学习的作用,达成最优的学习效果。评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实小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构建了注重过程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还融合了捆绑式的评价办法,小组与小组的捆绑,年级与年级的捆绑。注重协同但不丢失竞争,在竞争中关注协同。激发了学习与工作的内生动力,让学校朝着健康科学的轨道加速前行。
学校教育是一个协同体,更是一个竞争体,只注重协同,会让学习、管理走向形式化,只注重竞争会让学习失去凝聚力。缺少协同就缺少成长的生机与活力,缺少竞争就会动力不足,甚至是平庸。只有协同与竞争完美结合,有效融合,才是学校践行科学管理,践行能动学习的完美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