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想法读书让生活美好书后感

真实世界的创新

2015-11-09  本文已影响2371人  早点睡了

导读

“我们要破除在中国大地上流行的一个观点,就是智力崇拜,总是觉得,创新就是做难题,必须具备极高的智慧含量,创新就是做难题,这题得难到什么程度——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束手无策,而这时候出来一个人,想出来一个所有人都无法想出的道路, 把题给解了,这样的人才是牛人。”

告诉我们一个相信创新能在大众中产生的理由;

为什么持续、系统、死磕地做,也是一种创新。

我国传统教育有意无意地灌输了这样的理念:创新就是做难题,创新对于普通人、大众有着极高的思维壁垒。

只有像诸葛亮如此智慧卓绝之伟人,夜观星象,作法借东风,才能做得出力挽狂澜的创新——普通人根本无法复制——创新似乎是普通人无法到达的彼岸。

鲁迅:“状诸葛多智近妖”。

本期观点:创新产生在万众中。

一、持续改进

1  背景:

维也纳总医院,异常豪华,研究型医院——塞麦尔韦斯主治医生,产科病房居然是死亡率最高的,超过10%。即使把一切动作标准化后,仍然无法解决。(产褥热,病菌感染——当时人不知道。)

但事实经验发现:洗手后,病死率下降。

1847年,塞麦尔韦斯在断定这条后,在1850年中,宣讲这件事,推广十几年,未见功效。(医学界现今将塞麦尔韦斯视为现代医院流行病学鼻祖。)

20年后,巴斯德、李斯特,证明洗手消毒,和致病菌之间的关系,才在医学界达到共识。

现代:外科手术室异常严格;七步洗手法,难以坚持——到二十世纪,大医院病人感染率难以下降。

2  解决方法

洗手习惯的培养和管理。

“我们一般以为,创新都是重大突破,但是在洗手和医学这件事上:在重大原理上搞清楚后,我们任然要花150年的时间,将其落实到底,才能将其变成人们可以享受的福祉的创新和创造。”

二、系统的改进

1  背景

难产:保大人,还是保小孩:碎颅签。直到17世纪钱伯伦大夫,发明产钳(简单器材),秘密保留了好多代。

新生儿感染:疾病不是客观实在,是和环境复杂互动的产物。疾病不是独立的,是和医院、大夫、护士等,组成的系统,都是需要医生面对、解决的。

2  解决方案

阿普加大夫,永远带急救插管和手术刀,一辈子在路上救活了十几个人;麻醉科大夫,女医生;发明了“阿普家评分表”:把美国新生儿病死率大大地降下来了。

阿普加评分表

把医生手里的新生儿数量,有了评分表量化治疗质量后,促进医生尝试救活新生儿,同时又几百项针对新生儿的医疗改进措施产生。

——针对系统的优化,也是功不可没的创新。

3  另一个案例:降低伤员死亡率

南北战争40%,二战后30%,因为外科手术和青霉素发明;到朝鲜战争,到25%,因为青霉素广泛使用。

但是至此以后,没有医疗技术没有任何实质性突破。

但是伊拉克战争时代,“进展性创伤生命维持”的系统,把伤员救治,当成流水线作业:

前线医院,只做最基本处理,再往下一级医院转。

大数据发现:

美国2004年要戴护目镜,装备部门改成非常酷的款式,眼伤降下来了;

止血绷带,土炸弹致人失血过多致死,被解决;

三个医生专门记录数据,每个伤员要记录75项数据。

三、死磕地做

科学和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

科学:假象,后到现实中小心求证;

技术:直接解决问题,先干起来再说,最后总结经验结论。

——科学和技术,从现实到理论和从理论到现实,思维方式是相反的。

临床医学是技术,而不是科学,没有什么深厚理论基础。

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调动一切的想象力,能动性,积极性,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是典型的技术性思路。

人类20世纪,询证医学(求证过程)——但是也要强调:尊重大夫的临床经验,尊重病人的个体价值和个人意愿。

eg:

1    长时间死磕,坚持,治病;

2    疝气:多伦多医院,半个小时,医疗费低,死亡率极低。——这个医院只做疝气:一年做600~800例疝气,和富士康工人无异。

总结:死磕地做。

四、总结:

1  什么是创新精神

怎么当一个好大夫,怎么当一个好的创新者。

1    持续地做;

2    系统地做;

3    死磕地做。

——这就是创新精神。

2  智力崇拜不可取

我们要破除在中国大地上流行的一个观点:就是智力崇拜,总是觉得,创新就是做难题,必须具备极高的智慧含量,创新就是做难题,这题得难到什么程度——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束手无策,而这时候出来一个人,想出来一个所有人都无法想出的道路, 把题给解了,这样的人才是牛人。

2015年屠呦呦,被很多人吐槽:诺贝尔医学奖被人认为是偶然和侥幸——其实恰恰是不明白科学研究本身。很多科研,其实就是劳动密集型科研——但是这对人类进步贡献很大——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创新。

诺贝尔物理学奖,伦琴——发现X光,也是偶然。直到最后,也不知道这个射线本身到底有什么用途——这难道不是重大的科学发现吗?

关于创新,可以打个比方:

其实人类就是一窝老鼠,往一个迷宫里面一散,每个老师都在夺路狂奔,那这时候有三种老鼠:

1    糊里糊涂,人云亦云;

2    特别聪明,太少了;

3    笨,但是坚持,发现道路。

创新既会眷顾聪明的老师,也会眷顾坚持的笨老鼠。


文章为本期《罗辑思维》“真实世界的创新”的笔记,每周更新,欢迎关注专题《罗辑思维》笔记

推荐书目:《医生的精进》;《文明是副产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