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我”
曾经因为喜欢在校讯通博客上写点教育故事、教育日志之类的文章,参与过两次博客之星的评选活动,校讯通公司送给我十几本书,其中一本书的名字叫《纸人》,作者是殷键灵。先前因为工作忙,没细致地看,只浏览了一下,知道是一部重点反映青春期少女的生活及心理的故事类书籍。
最近一页页地细细看完后,感觉这真是一部反映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心里路程的好书,以前只读过像三毛写小学阶段生活的篇章,像这样完整地记录一个人成长的故事还是第一次读到。
这部书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文中的“我”在不同的时期,对家长、老师、同学以及周围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小时候,“我”对李老师的崇拜和对Y老师的憎恨、Q老师的反感,感情是那么单纯而热烈;到了中学对木溪老师的迷恋更是体现出“我”对别人关爱的渴求;而到了高中时代,这种对老师的崇拜与爱慕却因为自身生理特征的变化而有些微妙,“我”对L老师的感情很模糊,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什么。
在这部小说中其实写了两个“我”,一个是生理上的自然我,另一个是精神上的我,文中称它为“丹妮”,是这个叫“丹妮”的一直在引领着“我”成长。每当我产生困惑而迷惘时,或者心情格外兴奋时,亦或是遭遇痛苦时,它都会出现帮助我、开导我,为我指明方向。等我真的长大了,它却消失了,再也不回来了。
其实,“我”和“丹妮”是同一个人,一个是肉体上的“我”,大家眼里看到的真实的“我”。一个是看不见却也真实存在的精神上的“我”。正是在两个“我”的共同努力下,才让“我”在各种时候都能正确思考问题,正确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人,所以“我”才得以健康成长。
阅读这部小说,最让我深思的一个问题就是老师在学生一生中的影响力,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脱颖而出,也可以扼杀一个学生,让他万劫不复,我深感教师责任的重大。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要教多少学生,自己也记不清,虽然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从自己这受益,但一定不要让一个学生受到伤害。
另外,每个人都有两个“我”,这两个“我”有时和谐相处,步调一致;有时,相互鼓励,相互促进;有时也会开战,打得不可开交。尤其是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讲,两个“我”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们要利用这个特点,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