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38-3 小雅•文王之什•绵(三)
《绵》是周王朝贵族为纪念古公亶父开疆创业的事迹而作。
-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
先召司空定工程,再召司徒定力役,房屋宫室始建立。准绳拉得正又直,捆牢木板来打夯,建成宗庙真雄伟。
-
捄
之陾
陾,度之薨
薨。筑之登登,削屡冯
冯。百堵皆兴,鼛
鼓弗胜。
-
铲土入筐腾腾腾,投土上墙轰轰轰。齐声打夯登登登,削平凸墙嘭嘭嘭。成百道墙齐动工,声势压倒打鼓声。
司空:管工程的官。
司徒:管土地和调配劳力的官。
俾:使。
缩:捆绑。
载:通“栽”,筑墙的长板。
翼翼:庄严雄伟的样子。
捄:此作动词用,意思是筑墙的人掘土放到笼中。
陾陾:众多的样子。一说铲土声。
度:填土于筑板内。
薨薨:填土声。
登登:相应声。
屡:通“塿[lǒu]”,土墙隆起的部分。
冯冯:削平墙面的声音。
堵:五版为堵。
兴:起。此言治宫室。
鼛:大鼓,长一丈二尺。
弗胜:指鼓声盖不过人声。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大雅》共有三十一篇,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的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文王之什》:文王、大明、绵、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文王有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