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归 隐

2017-01-20  本文已影响0人  舒天

(文/舒  天)  

此文在行业报发表之久远,未记何时何处。自个挺喜欢这篇儿的。

N 年前,《沧浪之水》这本书曾被炒得沸沸扬扬,来自各方的书评铺天盖地。发现它时,我丝毫不知其背后的热闹,也不知阎真(该书作者)何许人也。只是被篇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渔父》)的沉重和感伤吸引住了目光。几番细细读后,便有了对这本书的感悟,很简单的两个字:归隐。

书中的情节现实而真切,写出医药学研究生池大为(文中主人公)空怀壮志、无职无权的苦,时来运转、有名有利的难。池大为曾划为右派分子的父亲,因为儿子收到了恢复高考后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喜极而亡。池大为理解而爱戴父亲,背负着父亲“做个好人”的铮铮遗愿,他昂然走过了淳朴青涩的学生时代。涉世之初,四处碰壁,他依然坚守着信念,欲将所学报效祖国和人民 , 内心充满义不容辞的使命意识,和天下千秋的承担情怀。然而没有房子、没有票子、没有权势而衍生的困难、挫折接踵而至,他的踌躇满志、他的挥斥方遒,他的率性而为,日久天长,一点一点散去。不能“达则兼济天下”,池大为便想“独善其身”做个现代隐士,可辗转于权力面前人格的考验和灵魂的拷问,权衡着现实与梦想的巨大反差,他渐渐退却了。“人只有一辈子,这一句话把所有的道理都说完了”。放下清高和骄傲,不觉虚荣袭身的池大为开始蜕变,从傲然无视权贵到低头识时务,他竟然变得很有悟性,将曲意奉迎、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的本领修炼得出神入化,他不再诅咒钱和权是两个俗物,他赞叹着运用着也享受着它们的魅力和妙处,一路平步青云,荣升至厅长。但戏剧性的是,身居高位后,看似已经质变的池大为似幡然悔悟,游刃于官场的波诡云谲后,他艰难地收拾起最初的梦想,时常告诫自己要当个好官、尽力做点好事,并由此赢得了上上下下的口碑。

文章最后,池大为来到父亲的坟前,百感交集,心有戚戚焉。因为没能一以贯之地以父亲的方式面对世界,他希望父亲可以理解他,原谅他。一路走来,纵然心中有隐痛,有无法与别人交流的苦闷,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物欲和利益让他难以抗拒,而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世故和伪善似辗转成为过去却再也难以抹去。最后的回归是迷途知返,是信念复燃,亦或生存掩饰,还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妥协,我们无从得知。

现实与思想的矛盾挣扎,曾使池大为发出“生存才是唯一的真实,人不能成为精神流浪者”的感慨。读来读去,我想这便是这本书的意境所在。在到处充斥着喧嚣与浮躁的社会里,能摈弃俗务杂念 , 使心灵不染纤尘,不为俗累,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精神。“青山原不动,浮云任去来”,儿时的理想,年少的坚持,不要让它随着岁月流逝,不能实现也不要搁浅,请封存在记忆里、镌刻在脑海中,让心灵归隐于美好,归隐于高尚,在纷纭繁杂的环境里留存一份宁静: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