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散文哲思

“父母在,是亲人;父母不在,是亲戚”,然后,我们也成了父母

2020-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锦时阅读

作者:李巧儿

1

老陈四兄妹,当年为生计奔往四方,散落各省市,只有排行第三的老陈留守父母所在的小城市工作和生活。

父母还在的时候,每年春节,老陈其他的三个兄妹都会回到父母家中团聚。

老陈的父亲是七十五岁那年走的,老陈便把母亲接到了自己家里,然后每年春节,老陈的三个兄妹便到老陈家团聚。

三年之后,老陈母亲也过世了。

母亲过世第二年,老陈的三个兄妹都找了各种理由没有回来老家。

如今,五年过去了,老陈也只有在清明节那几天见到三个兄妹,以往春节时一大家子团聚的场面已不复杂存在。

因此,老陈每每谈及此,很感慨地说:“父母在,兄弟姐妹就是亲人;父母不在,兄弟姐妹就成了亲戚了。”

2

关于“父母在,是亲人;父母不在,是亲戚”的感受,

独生子女和兄弟姐妹一堆的感触,是大同小异的。

刘琳是独生子女,毕业后在广州工作,后来把父母从东北老家接到广州一起生活。

父母在的时候,每年春节,刘琳和父母还时不时回老家,和大姨、叔叔之类的亲戚走动一下,和他们多少有一些亲人的感觉。

当父母陆续病逝后,刘琳和大姨、叔叔也渐渐不怎么走动了,最近几年也只有在家族群里偶尔说上那么几句话,感情上也是越来越疏离,完全就是亲戚的感觉了。

3

其实,不仅仅老陈、刘琳,很多人都会有这种“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亲人;父母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的感受。

父母是一个家的创造者,没有他们当初的结合,家就不会成立。

父母是一个家的粘合剂、主心骨,

没有父母的家,哪怕有“长兄为父、长姐为母“的传统世俗观念,

但儿女们的心中仍然会有巨大的缺失感。

父母在,

即使我们也已经双鬓斑白,但是心理上还可以做那个能够在父母膝下撒娇、任性的小小少年;

父母在,

奔波在异乡的路上时,总会在疲累时望一望家的方向,计算着和父母家人团聚的日子,再继续前行;

父母在,

家就是一个可以随时停泊的港湾。

而父母不在的时候,这一切,都成了美梦。

然后,我们也成了别人的父母。

4

当我们也成了父母后,也才渐渐懂得”父母“这个词的真正意义。

”父母者,人之本也。”

我们成了父母,儿女成了曾经的我们。

我们开始像父母一样对儿女付出,开始体会为人父母的苦与甜,也渐渐理解当年父母对自己的某些行为和心态:比如当年父母对我们学习上的严格要求,对我们生活上的琐碎操劳。

也终于理解“养儿方知父母恩”的真正意义。

那么,

趁父母还在的时候,

趁我们还有能力给予的时候,

请尽已所能地和父母分享更多生活的小美好吧。

END

(公众号:锦时阅读,影视随笔、小说故事、生活记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