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冯尘读书会——阅读成长❤️❤️🌅🚀散文

哪里跌倒,哪里爬起

2022-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木筑

听闻“习课堂”是去年春节前。我们张校长手捧一本《家常课十讲》,向我们介绍习课堂的理念和方法,并问我们想不想尝试。寒假里一口气读完这本书,迫切想要尝试的愿望让我即便执教六年级,也迅速行动起来。然而用“习课堂”一个学期,我们班的成绩却并没有大的起色。

带着这份疑惑,我走进了第八届“行知研习营”。初识行知,大开眼界。我的疑惑也在听了管老师的讲座后得到解答:“双减”下的习课堂,要高质量地布置作业、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并高质量地订正作业。

听管老师举他爱人的例子,一句“学生的作业都是在我的眼皮底下完成的,包括订正。”让我醍醐灌顶,在心中默念了一遍又一遍。是啊,在老师眼皮底下,独立、限时完成的作业才是有效的作业啊!我习惯给孩子布置很多的作业,却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们作业的信度和效度,作业虽多却无效,与“双减”背道而驰。

习课堂非常强调作业的有效性,管老师说,有效作业是把有限的题目的价值挖透,作用发挥到极致,这便需要我们老师重视“任务单讲评”。任务单讲评是有效作业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没有走好,很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反思以往,收上任务单,我总会认真一一批改,记录全对、进步大的名单,批改后匆匆讲了错题,有时甚至不得不让学生“自己找时间订正”。

“自己订正,反正最后都可以看看别人的答案,还用专心地听老师讲评?”

忽略了作业讲评、作业订正,教学质量怎能提高?暑假钻研《家常课对谈》,发现有法可依:

优秀学生的做题经验分享:

投影展示作业,让学生看到具体的画面。老师点评,为什么这些作业被评为好的作业。强化好作业的标准,让每位学生都清楚,如果自己的作业想得A,需要做什么。学生听讲评认真的,有机会再得到印章。

让优秀学生介绍一下做题经验,分享自己的技巧和方法,及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心理、学习状态。同学的经验有亲近感和榜样示范双重意义。

集中改错,重思考过程:

集中改错:老师把在批阅过程中发现的学生的共性问题和典型题例以及暴露出的做题习惯问题进行集中呈现。投影共性出错的例题,原题呈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再走一遍做题的思考过程。

共性问题的改正要求所有同学在老师指导后自主订正,通常给出一个限制的时间(根据题目难易度而定)。

限时订正,Q币加持:

第一次订正正确,奖励1个激励印章,优生拼命保全对,中上学生争取少错一点,订正又快又好,有机会补挣印章。仍有错的二次限时订正(2-3分钟)、三次限时订正,再有错,就扣1个激励印章。

自主订正,教师巡视,用印章激励订正结束的同学复习任务单,订正又快又好的同学当小老师、检查官,分给3~5个人的检查区域,给予Q币奖励,负责检查指导该区域的任务单订正情况。

订正任务单限时15分钟,到时全部收走。

讲评、订正落实好,印章作用少不了。在Q币加持下使有效订正、快速订正成为现实。

分层跟踪:

反馈既要对共性的内容进行反馈(如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较多的内容),又要进行个性化的反馈。

对出错题目的个体修改根据学生错题情况,给出弹性时间,比如3~10分钟,设定两次计时进行提示。通常要求当堂全部订正完成,尽量不拖到课下订正。

对于规定时间完成不了的,记名,标上最终完成时间,完成后自动让登记员检查消除记录。规定时间完不成的、频频出错的当面谈,了解出错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读不懂、读了记不住,还是做题不认真?帮助他找出原因,从根本上改正。

经常订正得慢的同学,组建“一对一”互助组,督促完成后盖章,老师检查把关。

订正总是最慢的同学,作业单独布置,周末只让其整理本周任务单上的错题,其他作业减量或直接不做。对于最基础的读音、字词书写仍出错的同学,在微信上建群,每天单独对这几位同学布置量少而最基础的作业,(注意是每天),但要保证绝对完成和掌握。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订正是有效作业的“最后一公里”,一个细节的失败会导致前面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作业的“最后1公里”影响的不是当下的最后1公里,还影响到前面的作业速度和作业质量,影响到前面的99公里。

“学然后知不足”,初次用家常课虽收效甚微,但却通过这次学习明确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感谢学校领导的支持让我有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行知研习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