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原文之一百零四

2024-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坐看云起时wjh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1]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2]也,不知其仁也。”“赤[3]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4],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

[1]赋:兵赋,指向居民征收的军事费用。

[2]宰:家臣、总管。指大夫家的总管,一个城邑的长官也叫“宰”。

[3]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

[4]束带立于朝:指穿着礼服立于朝廷,束带,是束紧衣带。

宋·朱熹:“子路之于仁,盖‘日月至焉’者。或在或亡,不能必其有无,故以‘不知’告之。”

明·张居正:“盖以发于外者易见,而蕴于心者难知也。有志于求仁者,当省察于吾心独知之地而后可。”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真的仁德吗?”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啊,在一个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兵役的事,但不知道他是否仁德。”孟武伯又问:“冉求怎么样呢?”孔子说:“冉求啊,在拥有千户人家的城镇里,或者在有百辆兵车的封地里,他可以做总管。但我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啊,穿上官服,立在朝廷之中,让他接待宾客,和他们交谈应对还可以。我不知道他是否仁德。”

【解读】

子路、冉求、公西赤三个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孔子对他们的评价都以“仁”为标准。他说,子路可以管理军事,冉求可以负责内政,公西赤可以主持外交,但是对于他们是否达到了“仁”的标准,圣人却“王顾左右而言他”,回答说他不知道他们是否仁德。在孔子看来,这些弟子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说明,圣人把“仁”看作是最重要的品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在某一方面都可能成就一番事业,但是评价这个人是否仁德,则需要天长日久的观察。有才华的人不一定有仁德,而有仁德的人为人处世则一定会尽其才能。所以,人无论具备多高的才能,没有良好的德行也必定是个失败者。我们能在这个世界上立足,重要的不是我们有何等功名,而是我们是否拥有了良好的品德。在这个讲求实际的年代里,人们事事以功利为准则,但是真正能够让我们立足社会的却是拥有良好的品德,所以,我们要努力不懈地修养自己的德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