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拆书稿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琴文马鱼。今天是我第二次的分享,感谢您的参与。
2017年,我在书店购买了这本书,它叫《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本书出版于2014年4月,上市8周,销量超过10万册。本书作者是英国实用心理学家达伦·布里奇、戴维·路易斯。两人是英国研究型咨询机构大脑实验室联合创始人,常年为北欧的多家大型跨国公司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在书中,作者将总结来自于心理学家,数学家,商业顾问,竞技高手的智慧,告诉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清晰地定义问题,列出可能方案,并找出最简单的方法!
在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都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分析问题,选择方案,采取行动。有些问题需要我们立刻做出反应,有时情况比较复杂,我们不能马上做出决定。有时一些普通的问题却总是无法找到最简单的解决办法。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你用最简单最聪明的方法解决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关于这本书,我今天会结合自己的拆书案例,分成三个部分为大家进行解读,第一部分:我的收获;第二部分:你习惯理性分析还是感性分析?第三部分:让你收获好习惯的3个高效行动法则。希望你也能收获解决问题最简单最聪明的方法。
第一部分:我的收获
在构思这本书的初稿过程中,我一直在问什么是最简单?什么是最聪明?我的拆书方法是否是最简单的?我该如何用最聪明的方法来拆解这本书? 当我一共用了21个小时把全书通读了两篇,用思维导图把全书拆散,再用结构导图把这本书的要点重新组装起来,我发现我的初稿有一万一千字。这时,我混身无力了。
我的大脑波段一下子降到了一挡。我问老师,怎么办?老师说:“点太多了,保留你最想分享的。”葛优躺在沙发上,我捧着这本书问它:“嘿,你给了我这么多内容?你到底想告诉我啥重点?”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这本书,它告诉我:“你太感性啦 ,你该补点理性思维 ,你该认识一些思考工具”。
原来,所谓最简单,就是理清人与事情的关系。最聪明,就是处理问题时,理性和感性的平衡。比如,我是个导航型的人,我善用直觉,我适合处理开放型的问题,但是我的思维缺点让我需要提升“探路者”的关注细节和搜索信息的能力。同时,我还需要借助一些小工具去更好的发挥我的创造力并补充我的数据分析能力。
下面我将为您讲述我在这次拆书过程当中,用到书中的一些理性和感法的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你习惯理性分析还是感性分析?
一,了解自己 定义问题
1)自我分析 探路型还是导航型
人常说:“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已而不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已,不知彼,每战必殆"。同样,解决问题时,知已——即了解自己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知彼——即了解问题是什么样类型的问题。
书中提供了一组测试题让你判断自己的思维方式。或许你天生属于导航型 ,或许你天生属于探路型。探路者们喜欢系统地,按部就班的搜集信息,喜欢关注细节。而导航者们喜欢从宏大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更愿意依赖直觉和本能,喜欢寻找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你会发现”探路者”处理问题时缺少感性思维,而“导航者”则缺少理性分析习惯。
经过十道测试题的测验,我是属于导航型风格的,面对拆书这件事情时,我没有在网上搜索“如何拆书?"的方法。我更愿意凭自己的直觉来行动,一边尝试一边调整。一开始我会问老师:我的拆书方法对不对?会不会很笨?”其实我是错把拆书这个问题当成封闭型问题啦 。那什么是封闭型问题呢?什么又是开放型问题?
2)问题分析 封闭型 还是开放型 ?
如果某个问题只有一个或有限的几个标准答案,比如说:“2+2等于几?”“哪班高铁直达北京”等,那么该问题就是“封闭型 ”。如果该问题答案数量不限,比如说:“晚饭吃什么?”则该问题属于“开放型 ”。其实大多数问题都是开放型的。很多问题之所以让你头疼,就是因为你错把开放型问题当成封闭型问题。很明显,我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处理封闭型问题时,我们可以用“探路者”方式。投入一些时间来提前搜集必要的信息,制定出详细计划。但这种风格也有它的缺点:比如会让你只关注一种方案,而忽略其它方案;如果处理开放型问题,摆在你面前的问题就可能有很多答案。比如说去哪儿度假?买什么牌子的电视?要选择怎样的职业道路等等,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导航者”方式。其实最理想的是能熟练运用两种风格,这样会让你更灵活,更有创造力,同时又能因地制宜,随机应变。
现在,你知已知彼了吗?你是探路者?还是导航者?问题是开放型还是封闭型?
二:理性与感性工具
1)感性工具:专注的层次 大脑换挡
了解一下我在拆书的过程中使用到的工具是哪些?在实际分析或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时,专注是必需的。你需要知道何时该做决定,何时该花时间斟酌,遇到问题不要鲁莽行事,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了,就立刻动手吧。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有四种层次的专注,正如手动挡车子有几个挡位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会无意识地在四个挡位间切换,但只要稍加练习,你便可以“有意识的换档”。
其实在整个拆书的过程中我的大脑经历过了三个不同的挡位。开始选择分享哪本书的时候,我大脑开的是3挡波段,此时人比较专注,脑力活动也比较活跃了,这个时候我会快速思考我选书的必要因素。在拆解全书的过程中我用的是2挡波段,这个时候大脑波动处于中等状态。此时人相对清醒,但仍比较放松,虽然专注于内部,但已经做好行动准备了。当我完成一万一千字初稿时,我进入了一档波段,1档大脑的波动比较缓慢。此时人通常处于睡眠 或白日梦的状态,几乎完全专注于内部。书中还介绍了第4档波段:此时人高度专注,有些焦虑,甚至可能有崩溃的危险。幸好我没到这一挡。
如书中所说,大脑挡位是可以练习切换的。请了解如何减挡,首先找个安静的不会被打扰的地方,微闭双眼,慢慢放松。深呼吸,放慢节奏,最理想的情况是泡澡,走路,静坐或平躺。同时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大脑如何加档:挺胸坐直,稍微加快呼吸节奏。少量的咖啡是不错的选择。但千万不要让自己过于兴奋,否则会很容易陷入焦虑状态。
2)理性工具:吸引力指数
当你面对几个选择无法做出决定时,吸引力指数是最有用的指数。首先分别给可能指数和渴望指数打分,可能指数分值范围从1-100分,0表示该结果根本不可能出现,100表示它必定会出现,50表示该结果有一半可能会出现;渴望指数分值范围为7到-7分。比如说如果你极其渴望出现该结果,那就可以给它7分,反之,如果你极其讨厌该结果,则可以给它打-7分;最后将两个数字相乘(可能指数*渴望指数),得出的结果就是最终吸引力指数。
3)感性工具:你是哪种性格?
所谓性格,指的是你在应对外部事务时的情感反应,它所表现的就是你感性的一面。你对自己感性的一面了解得越多,你就越容易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从而找到正确而简单的决定方案。当我在书中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自然就会对号入座去找到自己的性格。
一般来说,人的性格征分为四类:乐观型,易怒型,忧郁型 和冷静型。乐观型,你的性格比较外向而稳定,可以帮助你轻松应对大多数情况。但有时可能过于依赖直觉,会找错方向,甚至过于分散精力。所以一定要学会认真规划,保持专注。我面对事情就是过于乐观,在拆书这件事情上我认为:“应该没那么难吧?多拆几次就好了”。其实不同类型的书需要有不同的解读方法,都需要我每一次都耐下心来好好领悟。
4)理性工具: 我掉进入思维陷阱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比较讲逻辑。但事实上我们经常陷入各种思维陷阱。想要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尽快找到最简单最聪明的答案,就一定要躲开思维陷阱。在拆书的过程中我就掉入了一种思维陷阱,它就是:逃避和拒绝。所谓逃避和拒绝,就是指:“面对问题,迟迟没有行动”。刚开始拆书的前几天,我天天纠结于我的拆书方法对不对?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是否是最聪明的?结果我总是拖到晚上八九点才开始拆书,然后就是熬到零晨,又累又没效率。其实我知道,我一定是掉入书中所说的思维陷阱里去了,幸好我及时发现,后来改成从早上就开始做最重要的事情。
书中介绍常见的思维陷阱有七种,你也可看看自己也曾掉入哪个陷阱里面去了?
三,分析后的评估工具
1)正反面决策法
在做任何决定时,一定要考虑其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我们可以用正反面决策法来做个评估。正反面决策法的发明人是美国国父本杰明. 富兰克林。富兰克林指出,在面对多种选择时,只要列出每种选择方案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最佳答案自然就会浮出水面。在使用正反面决定策法时,最好能把每种选择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写下来,如果有可能,建议你根据其相对重要性给每种影响打分,然后将每种答案的正反得分分别相加,得出其正面分数和负面分数,答案自然就显而易见了。
比如,在分享拆书稿这件事情上:正面影响:1.可以通过拆书进行深入阅读;2.可以学会不同的拆书方法;3.可以交到更多朋友;打分一共(90)。负面影响:需要分出部分时间和精力;打分是(30分)。很明显,这件事情是我值得去做的。
第三部分:让你收获好习惯的3个高效行动法则
1)第一法则:向着目标出发
终于到了制定“行动日 ”的时候啦 。这个时候我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要做好这次分享。让伙伴们了解书中的重点,让大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部分”。这个目标可能有点难,我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但这更能激发我的士气,高昂的士气可以帮助我渡过难关,坚持到最后。
书中为我们介绍关于高效行动的好方法。他们分别是:1)设定目标;2)制定行动计划;3)提升士气;4)时间管理;5)拒绝拖拉;6)收集反馈;7)收获好习惯。
提升士气的法宝是什么呢?首先你可以先想想:要怎样开始:比如告诉别人你的计划是什么?或者先动手开始第一步。你还可以多想想结果。想象任务完成的那一刻是什么样子的?想想你将获得什么回报。
关于时间管理的方法是:可以把一些任务分给别人,明确你的截止日期,学会看表。拒绝拖拉书中有一些建议;比如1.放弃完美主义;2.关掉电视,断掉网络;3.给自己买个计时器;4先做最有趣的,或者是最不让你痛苦的部分。5.问问自己:你内心是否很享受这种拖拉的感觉?6.接受失误。7.你真的需要做这件事情吗?我需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拖拉。
2)第二法则:反馈中学习
书中强调了在反馈中学习,就是指你了解自己的行为对当前事态的影响。并根据这个影响来调整自己后续的行为。积极的反馈会强化你之前的行为,消极的反馈则会提醒你减少之前的行为,并做出相应的调整。非常高兴可以在这样的分享学习中得到自己和听友的反馈,我非常珍惜,在此也定下了2020年分享十分书的目标。感谢你们的陪伴。
3)第三法则:收获好习惯
当我们完成一个目标以后,一定会发现自己已经变得跟之前不同,或许我们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新的自己。当感觉松懈时,不妨告诉自己:“变得果断会让你更有自信,解决问题就像锻炼肌肉,你越是练习,就越是高效”。找到最简单最聪明的解决方案能为你节约大量时间。
习惯就像是大脑的仆人,它很快会进入你的潜意识,成为我们的自动行为。养成好习惯,只需要两个步骤:1.列出你要养成的习惯;2.发挥你的意志力,坚持三个月,至少每天做一次。一旦养成这些习惯,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人生效率会大大提高。
当我们找到简单而聪明的解决办法,就会更加自信,做事效率会更高,无论是物质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得到更多。想想你的人生如此丰富,那样的人生多么令人向往。今天我用书中的方法,果断的完成了这次分享旅程,我想说,很过瘾,一起来尝试吧。
全文总结:
我来为全书做一个总结:本书一共七万字,书中关于理性或感性的技巧一共二十几个。全书一共有六章,它的目录是:专注,直觉,分析,权衡,淡定和行动。作者想要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最简单最聪明的方法:“就是充分了解自己了解问题,平衡理性和感性的决策风格,最后让高效行动成为习惯。”。而我最想要分享给大家的就是,请了解你天生属于探路型还是导航型。分清问题是属于封闭型还是开放型的,调整你的决策风格,用理性的策略加上感性的辅助,去做一件你一直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让高效成为习惯!。
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