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龙应台的人生三书
龙应台的人生三书,我是从《目送》读起的。一篇篇短文如同一阵阵和风细雨,不动声色地触动着我最柔软的内心和最敏感的神经。她很少感叹,很少反问,却在那种温婉地娓娓道来种看似不经意地传递着文字的力量。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景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目送》
“我们不会跟好友一样殷勤探问,不会跟情人一样常相厮磨,不会跟夫妇一样同船共渡。所谓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过,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择和承受。我们聚首,通常不是为了彼此,而是为了父亲或母亲。”-----《共老》
龙应台就是用这种简简单单毫不做作的语言将我们容易纠结容易困惑的人生捋顺、抚平。如同上了瘾,于是《目送》之后,我又迫不及待地买来了《孩子你慢慢来》。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可之前在我的印象中,那么硬朗豪气又知性的龙应台,似乎跟这种婆婆妈妈的主题不太搭调。然而,读这本书,你很快就会发现,女人,不管多硬气,只一声“妈妈”,瞬间就会心甘情愿变成逛菜场洗尿布的小妇人。听龙应台唠叨两个儿子的点点滴滴,如同和隔壁的师奶闲话家常。但是,龙应台毕竟是龙应台,不是师奶。在她的絮叨中,不管多小一件事,感觉都有一个宏大的背景,都跟整个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种视野,怎是一个普通师奶所能企及?我也一直在记录育儿琐事,可我的琐事就真的只是琐事,孤零零的。而她的琐事不光是她一个人的,还是你的我的大家的。也只有真正的作家,才会有这种“一粒沙子看世界”的洞察力!
于是,看完了《孩子你慢慢来》,我又马上翻开了人生三书的另外一本----《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是龙应台和她的大儿子安德烈合写而成,副标题是《两代人共读的36封家书》。这些家书记录了身处两地的母子之间的交流,本来是为专栏而写,后来才结集成书。一些信的后面还附上了读者来信。很多读者都对此表示了极大的羡慕,羡慕母子之间在儿子长大成人之后还能保持着如此亲密无障碍的沟通。而我在羡慕之余,更生出一种望尘莫及的感概,另外还参杂着矛盾的疑惑。感慨的是,要怎样的母亲才能和儿子有这种水平的沟通啊!他们聊社会,聊政治,聊民主,聊文化,聊艺术。试想,世上有几个母亲是龙应台!而疑惑的是,这种对话总感觉不像是母子之间通常会有的那种交流。在我的小宇宙里,母子之间应该像美剧《人人都爱雷蒙德》里的那样:
母:雷,你饿吗?
雷:不饿!
母:你等着!我这就去给你做东西吃!
试想一下我自己,等儿子长大以后,我会关心他对艺术的品味对民主的看法吗?就算想也不够水平啊!我最关心的恐怕还是他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吧!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这样的读者总感觉这家书的对象好像更侧重于专栏的读者超过收信方。但不管怎样,我们仍能从中看到一个刚刚长大成人的大男孩对世界的疑惑和对社会的批判,并将之开诚布公地和自己的母亲讨论的那种信任,以及母亲用自己人生的智慧谆谆善诱的那份厚重。在关注亲子关系的同时两人的讨论亦引导我们同步去思考这些问题,与我也算是人生一课!
龙应台将这人生三书称为自己“人生课”的三本“作业”。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上着“人生课”,也都在写着“作业”,只是水平不同。“优等生”龙应台毫不吝啬地将她的作业借给我们这些“差生”传看、参考和学习,我们得好好吸收,争取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