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遍学习四书的一些感想
践学儒家思想,不仅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也能推己及人,让周围人变得更好。什么样才算更好?
既有修养,又有本事。
儒家思想属于哲学艺术,没有严格的定义,因人发药、因病发药,没法用语言来定义。
维特根斯坦说过,哲学是基于语言的思辨,而语言有它的边界。绝对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都在语言边界之外,无法用语言来定义,尤其是我们的语言词汇还如此匮乏。
其实,体育运动、音乐、电影,也存在于语言边界之外,极大扩展了我们的认知边界。
《大学》
儒家思想的初级境界: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无忧无虑、无所畏惧、内心平静、目光坚定、勇往直前。
《大学》修的是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先来看三纲:
明明德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拭,莫使惹尘埃。”
这是践行儒家思想的重要心法,不是增加,而是减少。
时常反思,改掉一些坏习惯、坏毛病、坏心态,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明明德,擦亮自己。
新民
想要教育好小孩,无非是四字:“爱和榜样”。
想要带好团队,也是四字:“爱和榜样”。
这就是《大学》中“新民”的意思,要引导和教育别人,首先你自己要率先垂范,你自己做好了示范,别人也会跟着做。
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止定静安虑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就有目标了,有了目标就能心静下来,不羡慕别人,不盲目比较,心静下来就能心安,心安了就能仔细思考,深思熟虑后事情也容易做成。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遇事用大是大非、是非善恶的标准来框格,从良知出发,而非利益考量,也是王阳明讲的“致良知”。
诚意正心:没有半点虚情假意,真心实意地对待人和事。做到诚意,心自然能正。
修齐治平:自己能做到诚意正心,修齐治平便能连上了,修齐治平是“模仿律”,都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
《论语》
忠恕之道
如果要四个字来概括论语,那就是忠恕之道。
忠道:不是我们常以为的下级忠于上级,员工忠于老板,实际上恰恰相反。
什么是领导力?西点军校讲得很好,“你时刻想着下属,并有能力让对方认识到这一点。” 因为你时时刻刻想着下属,下属也知道你想着他,他心里很踏实,这就是领导力,也是忠道。
忠于客户,这是企业的忠道;忠于员工,这是老板的忠道。
恕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忠恕之道,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近悦远来
现在的客户满意了,远方的客户自己就来了。也就是要把资源全部或者优先投入在现有客户、正在服务的客户身上。
客户就是已经付钱了的,没付钱的不是客户。客户服务就是聚焦到已经付钱了的客户,没付钱的人,不管他有多好,我对他都没有任何义务。
不外慕,不贪心,只珍惜我现在拥有的,绝不羡慕外面,不管它有多好。
慎独、明哲保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后两者真是职场的金科玉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要求我们有边界感,在哪个位置,花100%精力做好这个位置的事情。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给客户需要的,而不是他想要的。如果客户(上级)不认可,那么合作停止,而不投其所好。
色难
努力让父母吃好住好,这不算孝顺。父母老了以后就像小孩,有些行为很容易惹人生气,但此时要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尊重父母的生活方式,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孟子》
义利之辨
如果你行义,那么你的团队也是一个行义的团队;如果你唯利是图,那么你的团队也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团队。
养吾浩然之气的三条心法
行合乎道义之事、坚持、不骄不躁。
人性的妄念,老想改变命运。命运是上天的安排,哪里改变得了。我们要做的,唯有付出一切的努力,然后接受任何结果。
做事要顺应本能和天理,虽然环境会影响人发挥自己的天性,但只要不断向内求、向内观,就能找到自己的天命。这就是命运的哲学。
《中庸》
不偏谓中,不易为庸。
就好像射箭,中庸就是持续射中的状态,这是可以接近但不可达到的状态。
追求中庸,以这7条去执行:慎独、致中和、忠恕之道、言行相顾、素位而行、不怨天尤人、至诚无息。
致中和:高兴时高兴,伤心时伤心,既让情绪抒发出来,又能控制好情绪。
言行相顾:说到做到,要求别人的自己先做到,用自己说别人的言来要求自己的行。
素位而行:随遇而安,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并努力做好应当做的事情,不羡慕嫉妒恨,自得其乐,努力上进。
简而言之,君子素位而行,不外慕,不羡慕别人,志有定向,安心自得,不怨天尤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理解了这些,你就获得了自由自在,活在他人的想象之外,这就无限接近中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