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13以成长型思维看转型升级

2021-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Aaron中华

注:本文仅是个人所思所想,不代表所在的组织或其他主体

  这段时间我们的企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推进,最近两天看到有不少伙伴还迷茫于转型方向,在纠结如何选择,不由得想分享一些个人理解。

从小贷到科技——从主观角度的看法

  之前关于转型的背景与必要性,讲了很多次,相信大家都能够理解,无外乎就是经济形势、行业趋势、监管态势以及股东等多方面的影响。而这些讲的都是外部客观因素,但对于同样的状况,不同的人可能看到不一样的局面。成长型思维的人可能看到的是机会,固定型思维的人可能看到的只是困难。积极的人想得更多的是破与立所带来的全新空间,以及如何在新机会面前谋划未来;而消极的人想的更多的是眼前的利益,以及如何像刺猬一样蜷缩起来保护自己。

  所以,想交流的是:从主观角度看转型,因为心态决定一切。

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

被放弃还是助我们凤凰涅槃?

  可能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被股东放弃了。是这样吗?

  虽然,股东在纷繁复杂的当前形势下,也确实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作出一些选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我们是否想过,这是否是在逼着我们另辟蹊径、跨界升级?如同雏鹰🦅被母鹰狠心推下山崖,只为让其能够自由翱翔!

  过去三五年来,上级集团战略里提得最多的就是科融、产融、普惠金融,如今审视,在整个大的组织体系里,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认为,我们在科融、普惠金融方面都是做的最坚决、最好的!在产融方面虽不像兄弟集团那样在“大产融“领域有相对宽裕的利润空间,但我们成功地扎根小微产业链,在“小产融”领域独树一帜,积累了覆盖全国的产业资源和与之匹配的能力,和令行业钦佩的品牌与口碑!

  有这种成就,那为何要从现有的板块中撤退?

  我认为,这不是撤退,而且战略转移!今年是建党百年,我们学党史、看《大决战》、《长津湖》,我们感叹红军反围剿与长征、四渡赤水;感叹于志愿军面对完全不对等的敌我态势,却依然运筹帷幄,掌控大局!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就是坚定信仰下的坚定自信!

  重新审视现在,我们面临的不正是类似的局面吗?而事实上我们比当年的情况好多了,我们有政府关于科技强国、发展内需、共同富裕的国策支持,有股东和团队对新方向的殷切期盼,有市场与伙伴的持续助力,这都是我们开辟第二曲线的信心,是我们掌控命运的机会!

  如果不是有进有退、及时应变的战略灵活性,我们以及很多中小银行等普惠金融机构不一定能熬得过国家网络金融反垄断的前夜,也不一定熬得到经济周期复苏带来的全面利好!

  有信念,有每位伙伴的点滴支持,星星之火当然可以燎原!

  我们的梦想为何是JW tech?JW——普惠金融服务小微!我们愿继续扎根小微,从点滴做起,点石成金!这也正是我们在中国小微科融领域的星星之火!

雏鹰翱翔

相信改变的力量

  有的伙伴在纠结是去拼一把还是等补偿。我认为,不要只看到补偿,最高也就是12个月工资,也就是1年的收入。但我们立足新方向,共同努力,抱团取暖,如果发展得好,可能一年能争取2倍、3倍的收入,这不是更有想象力吗?

  可能有些同事担心到新公司没有太多的发展空间,没有太多的独立性。但我们的科技创业首先就是要打破过去束缚我们思想的条条框框,建立起互联网思维、科技创新思维,强调独立担当,大干快赚。你有能力就可以内部二次孵化,面向市场开展更多的业务。还不必自己创业从0开始。

  而且,独立创业的现实是残酷的。有数据显示,个人创业成功率平均只有10~20%。而我们基于过去10多年积累的强大资源与能力的转型升级,成功率我相信至少百分之七八十。怎么选择相信,一看即明。

此时不谈忠诚,只谈职业素养

  这个时候我们不谈忠诚,因为忠诚依赖于认同感。虽然没有选择到新公司的同事很多都是基于个人职业规划、家庭情况等原因而做出的选择,但对公司依然有着较强的认同感。但不排除有些伙伴本能性的风险厌倦以及排斥变革,特别是在过去三年来不断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越来越觉得找不到自我,找不到存在感,找不到方向。这种痛苦的感觉让自己一度很焦虑。

  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也是客观存在的,相信大家都能充分理解。毕竟在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中,太多的企业与我们一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冲击和跨界竞争,不得不在经济波动周期当中摸索前行;甚至是我们的国家,在国际大形势的急剧变化中也越挫越勇。

  所以,我们不必简单的强调认同感,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每一位伙伴的选择,当然也希望每一位伙伴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尊重公司在当前艰难情形下的选择与突破!

  但我们希望每一位选择离开的伙伴,都能珍惜曾经一起打拼的傲娇年华,珍惜曾经是“HH人”这样一种烙印,任何时候坚持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多元思维提升竞争力、以利他思维创造影响力、以共享思维创造亲和力。

  有了这些素养和能力,不论是在新的平台还是独立创业,相信都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取得期望的成功。

  当下,还需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充分做好工作交接,这样我们就依然在爱心下凝聚,助力寻梦,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挥挥衣袖,亦不带走一片云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