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班子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戏班子下乡演出了,反正我是没见过了。
小时候最喜欢有戏班子来十里八村演出,他们一般一演就是五六天,天天听戏。小孩子倒不是想要听戏,毕竟也听不懂。我们最喜欢的,是跟着凑热闹,还能在大人那拿到几毛钱,去买小零食吃。
那时候,为了听戏,可是愿意跑很远的。跑到别的乡去听戏,跟别的乡的小朋友打架啊,玩啊是常有的事。
爷爷很喜欢听戏,不管是电视上还是来的戏班子,爷爷只要有空,就会去听,而我这时候,就会跟在爷爷后面,偶尔能够拿到两毛钱。一般唱戏的地方是在小学里面,搭一个后台就可以了,舞台就直接采用小学的大厅,看戏的人全都自己带着椅子,凳子,坐在下面的操场上。我们小孩子是不会带那些累赘的东西的,反正也不是为了听戏。直接跑过去,那里有十里八乡的小伙伴,约着一起玩耍。人多的地方总是热闹。很多小商小贩会挑着自己的小货物,带个板凳,来这里赚点钱。一般比较受欢迎的小吃是甘蔗和瓜子,口渴了的还有汽水。还有一些小贩卖那种女孩子扎头发的皮筋,头花和各种各样的发卡,夹子。那会正流行那种立体的蝴蝶夹子,夹在头上,女孩子走路的时候,蝴蝶夹子还会扑闪扑闪地煽动翅膀,爱美的小女孩们可喜欢了。
我最喜欢的还是吃甘蔗。两毛钱能够买多少我忘了,但是至今还记得当时吃甘蔗的模样:小贩用他的刀帮你把甘蔗皮给削了,再劈成一节一节的。但是我从不让他帮我劈成一节节的,我比较喜欢一根拿在手上。两毛钱买不了多长的,但是一条手臂的长度还是有的。一根甘蔗拿在手上挥舞,那是小时候对武侠世家的向往啊。甘蔗在手,我就是武林高手,摆完各种POSE,再过去咬一口。坚硬的甘蔗,在更加坚固的牙齿的挤压下,榨出甘甜的汁水,剩下粗糙干瘪的残渣。那些我们随地吐掉的残渣,会被一些节俭的老人捡去,那是很好的引火的材料。
经常能在看戏的地方碰到同班同学。记得有次就在我们小学,有戏班子的演出。好多小伙伴都过去看,我远远地看见戏台子边上坐着一个黑不溜秋的小子。心里正想着,这谁啊?胆子这么大啊,都坐到戏台子上去了。但是转念一想,他能坐,我也能啊。于是我也爬上去了。结果,居然是在教室里坐我前面的那小子。那小子还挺喜欢听戏啊,这么认真近距离看戏。我问他,你怎么坐的这么近啊?谁知道他回答,我刚刚在这里捡到了5毛钱,所以我就一直坐在这,看还能不能捡到钱。哈哈哈,哪有这么好的事啊?还能让你捡到?对于他这个理由,我实在是……算啦吧,不是不重视5毛钱,只是,要在这坐一下午,还不如到处玩呢。
戏班子是流动性的,他们去各个地方演出,几年才能看那么几场,也就是那几天时间的热闹。更多的,是在电视上看。
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看戏,也不喜欢戏曲频道。唱戏的人一句话要唱好久,急死个人,咿咿呀呀的可是慢,我更愿意看武打电视剧。但是小时候一般看什么电视只能听大人们的。爷爷喜欢看戏,只要有好看的戏剧,爷爷就会看到挺晚的。碰到这种情况,我也只能默默地等,等爷爷看完我再看其他的。那个时候,每次都祈祷,不要有好看的戏,不然我就看不成了。其实每个星期,爷爷能看的戏不多,也就两三天,其他时间电视都是我们的。后来,爷爷身体渐渐熬不过夜里的困倦了,往往吃过晚饭,看完天气预报就睡了,记得好几次,爷爷最喜欢看的《穆桂英挂帅》有播,我们去叫爷爷,可是爷爷说要睡了,不看了。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多希望爷爷能够过来看啊。慢慢的,爷爷天气预报都不看了,改看地方台六点五十的天气预报了。爷爷睡得越来越早了。
看戏的日子总是有趣,看着唱戏的人化着浓妆,在台上演绎着别人的人生,何尝不是一种对岁月易逝的诠释。期待着看戏的我们,也渐渐长大,远走。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