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专辑简书优秀作品汇编读书

《悉达多》书评

2022-09-04  本文已影响0人  流萤edu

黑塞的《悉达多》,姜乙翻译,我分两次读完这本13万字的小书。

首先想说译者姜乙,我很喜欢这位翻译家,尽管我只读过她的这本译书以及《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译文。但是她优美流畅的文笔,严谨的翻译态度,实在太令人佩服,也令人欣赏。《悉达多》这本书,正如副标题所说是“一首印度诗”,姜乙把诗一般的语言翻译得非常好,读起来很流畅,很舒适。读她的译文,根本不会感受到翻译的生涩感——这是很多外文译为中文后出现的问题。我是一个对阅读中文非常习惯的读者,也对中文的词汇、语法非常敏感,所以译文一些处理好的作品,我读起来会非常别扭,但姜乙的译文完全没有这个问题。真想大声给译者喝彩,不管她是否能够听到。

我没有阅读过那些研究黑塞的论文,也没有阅读过《悉达多》这篇故事的研究论文,仅仅就是因为看到“姜乙”翻译,好奇想读一读。读到最后译者的后记,才知道《悉达多》这本书有多么重要、著名了。

应该说,我是很喜欢阅读这本书的,并非因为这本书的名气——前面也提到,我根本就不知道这本书的名气多大。在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经常会想起我阅读过的印度普通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系列书籍,很多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当时我一些似懂非懂的思想,逐渐被这个悉达多的故事唤起,慢慢理解了一些。

1.智慧不能被传授。

一个智者要把自己的人生智慧传授给其他人,只能依靠语言、依靠教义。但是,语言和教义,并非这个智者的全部。智者活出了这样子的状态,他的生命状态、他的生活态度,比所有的语言传达出来的教义更为重要。

故事中的悉达多在当沙门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点。正因为如此,当他的朋友乔达文追随了一位智者后,他选择了离开。故事的最后,当老年的悉达多和乔达文相聚时,乔达文还在苦苦追求自己想要的。但悉达多点醒了他:正因为乔达文太执着于目标,而错过了目标。只有把目标放下,保持全然的觉知,才能够真正靠近目标。

这也让我理解了克里希那穆提的讲座:你们不需要古鲁,你们不需要导师,你们自己就可以做到。为什么?当自己保持全然的觉察,当自己不断觉察反省自己,这里就有这最高的智慧。

2.时间是幻象。

人生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当下。这个道理,似乎大家都知道,但很少能真正懂得。尤其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哪里能没有未来呢?所有的认真和投入,不都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吗?不谈未来,不谈过去,似乎真不可能。

但实际上想想,人所真正拥有的,不就只有这一个又一个的当下刹那瞬间吗?不专注于这一个一个的当下刹那,不利用当下刹那的时间把手头的事情好好干,用享受生活的姿态来全然经历每一分钟,何时才能够圆满呢?

我逐渐体会到,把过去放下,把未来放下,安住当下,才可以从容逼迫,没有焦虑,没有慌张,没有期待,这样的时刻才是最为从容和美好的,这样的时刻内心才可以保持淡定平和的。

3.我即众生,众生即我。

很多时候,我们会用怀疑的目光、羡慕的目光、鄙夷的目光去看身边的人以及他们的生活,然后或自卑、或自傲地活着。但人和人哪里有这么大的区别呢?不过都是在时间的长河里,生老病死过一生啊。谁能逃过生命的节律?谁能逃过时代的命运?没有人能抗争得过。

曾经我一度不能理解一句话:人人生而平等。我百思不得其解,怎么着就人人生而平等了?当有人能够影响世界格局的时候,有人可能还食不果腹,你怎么能说人人生而平等呢?就这么一个问题,把我困了很多很多年,直到某天我终于明白了。

当我们说“能影响世界格局的人”与“食不果腹的人”不平等的时候,说前者更有价值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暗含了一个价值评判,我们的评判标准是:只有对世界有巨大贡献的人,才是有价值的;对世界无法做出贡献的、连自己都养不活的人,是没有价值的。正是这个价值判断,让我觉得人不可能生而平等。

可是一个生命来到世界上,太多的因素不可控。他出生的地域、出生的时代、出生的家庭、成长生活的时代,很多很多的个人际遇,才造成了人和人最终的社会价值的不同。并非一个人生来就想让自己食不果腹的,每个人都渴望着美好、幸福的生活。如果不能,可能有他的个人的责任,但他个人际遇里那些不可控的因素,也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抛开个人社会价值的评判标准,每个都会按照生命节律走完一生,在他一生中,都会有追求美好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又何尝不是人人生而平等呢?

说得好像有些跑了,但当我们理解众生平等后,再去观照整个社会的人,似乎很多表面的差别,不会有那么大了。理解自己,就能理解众生,看见众生,就能看见自己。

最后我想说,《悉达多》是一本智慧之书,一本可以反复阅读之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