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日记商海风云

在三中补习的日子里······

2020-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乐宁贝

囗 王日鹏

当我再次站在福建省霞浦三中的大门口时,才感觉到已离开这个学校有四十个春秋了。

青春难在人渐老,三中往事涌心头。

那是一九八〇年九月,在参加高考失利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经原已在牙城熟识的陈超群老师介绍,来到霞浦县三沙镇(当时称为人民公社)的霞浦三中文科班参加补习。

来自牙城一个小山村的我,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毕业后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青年。虽然语文学得比较好,但数理化由于不大喜欢不爱学习,致使基础太差,首次高考数学才得20多分,严重拖了后腿,也影响了总成绩。早听说霞三中办学质量颇好,师资力量也较强,于是我就来补习了。

记得当时来文科补习的有十七八人,大部分都是三沙本地的,其它也有城关、牙城、长春、下浒等地的。当时学校将补习生全部插到第二年毕业的应届班,全班达50多人。我当时只有18岁,个子也小,又来自农村,寄在三沙姨妈家里食宿,上学每天两次往返都是步行的。学校在东边的洋坪里,我从位于西边的东澳、奇沙村走到学校要20多分钟或多些。幸好我是农村来的孩子,自小就经常穿山越岭的,这点路程不在话下。

我记得,任我们班的各科教师年纪大约都在二三十岁和三四十岁左右。教语文是欧安宁老师,年轻帅气,声音浑厚;教历史的是郭成云老师,儒雅清秀,史家风范;教数学的是陈台棋老师,高瘦敦厚,颇似专家;教地理的是陈超群老师,实诚勤勉,讲课精彩;教英语的是陈贤督老师,纯朴严肃,乡音十足;教政治的是林成梅老师,严谨认真,不苟言笑。当时由于我是补习生,又是农村来的,就有点自卑,每天就是上完课就独自回去了,并没有找老师问询什么,也没有与当地的同学过多的交流来往,只与几位一起来补习的李轶维(现在国家安全部)、平先勤(南开大学毕业工作后病故)等老乡同学和本地的同学林法俤、同座郑寿钦、高个子刘伟雄等有些来往。我总觉得有点对不起教数学的陈台棋老师,他在上课,我听不懂,却在看其他书,作业从来不做,第二年高考居然还得了34分(只做对3大几何、数列题,其余空着或涂鸦),却比做了8大本数学练习题的同座还多了3分。而同学李轶维的数学从当年的18分提高到第二年高考的61分,总分达标终于被厦门大学中文系录取。而我第二年高考总分也终于达标了,其中语文单科得108分(120分试卷),历史、地理、政治科也都达80多分,英语居然也得5分(考得15分按30%计入总分)。对于英语我其实是比较有兴趣的,只是只学过初级课本的两册,以后缺老师就没学了,基础太差了,陈贤督老师教我们高中的教材,我根本是“鸭母听雷公”——听不懂。记得第二年1981年7月高考结束后,我们这个1981届的应届(含补习生)班50多人真正被各级高等院校录取的也就五六人,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幸好 那年我也 成为被录取的一员,不然真有点不敢见江东父老以及介绍我来补习的陈超群老师和林家谋老师了。

想起在三中补习那一年里的日日夜夜,我似乎有点伤感。不管晴天或刮风下雨,每天都得坚持步行三四里路去学校听课,晚上回到姨妈家挑灯夜读。姨妈家是连接在单位办公室后面的一间不大宿舍,条件有限,我只好打地铺,十分局促,心情压抑。之后姨妈让我住到奇沙未建好的单位空房间里,虽然远些但自由多了。那个石头房是在公路旁依海边山崖而建的,可以直达楼下的沙滩,当时房门都未装好,晚上睡觉夜深人静时,只听得浪涛拍岸声,狂风呼啸声,想起白天看到的有人出海而亡被拉上沙滩的悲凄情景,我心中就有点害怕,只好硬着头皮难以入眠。时间久了,也就渐渐习惯了,晚上睡觉时耳边似乎再也听不到那划啦划啦的浪涛声了。

每天都是一样的学习生活,日子过得单调。对第二年的高考信心也不足,有时心情也是郁闷。下半年,我转寄到大姐家,住宿条件有所改善,晚上看书学习也方便多了。周末时,我有时会约本地的同学林法俤去五澳的避风港逛逛,而有时也带他来我的住处,听我吹笛子拉二胡,瞎玩一会放松心情。遇上新的电影,我们相约一起去影院看一场。有一天晚上,我到牙城的同学租住在三中周边民房的住处,就看到几位同学都打统铺在楼上的一个房间里,李轶维同学还伏在地铺上解数学题,旁边只点着一小根蜡烛,当时也没有装电灯,的确十分艰苦呀!我觉得我们农村来的孩子,家庭状况都不大好,穿着十分简朴,有点土里土气的。作为补习生,家里每月给的伙食费有限,大部分的同学都是省吃俭用的。在我的印象中,三沙本地同学的条件都比较好,比我们这些补习生强多了。特别是班上的几位女同学,似乎毎天都穿不同的衣服,花枝招展的,像高傲的公主,一年下来,与我们似乎没说过一句话。还好,我与三沙的同学詹忠美、王彬等还相处的挺好。当年我幸好寄在姨妈和大姐家,吃住是有保证的,如果补习后高考再落榜,那我真是对不起亲人亲友了。

由于当时牙城到三沙的交通车还未开通,我们大多是步行去的,而我当时是住在牙城的后山村,走山路到三沙大约有25公里,一般来说要5个小时。因此我们都是在一两个月回家一趟,有时顺便还会带些干鱼货挑担回家,一路上越挑越沉重,十分累人。

一年多的补习生活,充满着酸甜苦乐,永远留在我生命旅程的记忆中。霞浦三中成了我生命的转折点,师生情,同学谊,泪水和欢笑,彷徨和希望,至今难忘,值得珍惜。

                2020年7月19日于霞浦松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