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小区里,4岁的闺女跟两个小朋友一起玩耍,突然有个小朋友丢下玩具走开了。妈妈赶紧跟了过去,再然后又一个小朋友丢下玩具去找走开的小朋友。这时,玩耍的地方只剩下了闺女和我,还有一堆玩具。闺女跟我留下来,摆弄着一堆可怜的玩具。
十分钟之后,两个小朋友一起回来了,手里每人拿着一根香肠。那个妈妈看到闺女,从零食袋里给了一袋小烤肠给闺女,说她的孩子经常去附近的超市买吃的,玩着玩着自己就去了。小朋友吃完手里的香肠,又要吃零食袋里与闺女同款的小烤肠,妈妈不肯,暗示孩子可以回家吃饭了,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食物,就开始撒泼,大哭大闹。
孩子们不欢而散,妈妈们各自回家教育着自己的孩子。公共场所尊重自己的孩子,就是给自己面子。
闺女眼馋孩子们的食物,需要教育;妈妈请孩子们吃东西需要教育;孩子得不到食物大哭大闹需要教育。
面对孩子的哭声,有的时候,很想采用成人的方式进行教育。牵着她回到自己的卧室,然后陪着她,她就那么一直哭一直哭。哭累了,她会苦苦哀求你,妈妈、妈妈,抱抱、抱抱...这个时候,你可以给她擦眼泪了,也可以平复她的心情,开始讲道理了。
有的妈妈,喜欢在公众场合打骂自己的孩子,一方面觉得在公众场合丢脸,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孩子能够得以惩戒。
我就看到一个妈妈,小孩子玩得正开心的时候,忘记穿鞋了,穿着袜子就在地上跑了起来。妈妈拿起鞋子,就把孩子打了。还告诉一起带娃的妈妈们,我们家是从小打到大的,小时候一尿裤子,就打屁股,后来从没尿过。
上了幼儿园以后,再跟这个妈妈交流,她说,孩子在幼儿园害怕,就尿裤子了,完全不在家里的样子。
这样的孩子,也是在成长与懂事,只不过她每一次成长懂事的时候,她都伴随着恐惧。因为害怕,才需要懂事,因为害怕,才需要成长。
同样是教育孩子,同样是爱孩子,人与人之间教育出来的孩子,人人不一样,恐怕就是爱的方式不同。
孩子刚上幼儿园就已经表现出害怕、恐惧的一面,如果不更改教育方式,也许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你爱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成长的高度,充满力量的爱,孩子分分钟都在受益,而伴随恐惧的爱,一生都生活在恐惧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