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川乌、草乌、附子

2020-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sherlry小药童

【来源】

川乌:毛茛科,乌头,干燥母根,产于四川,陕西

草乌:毛茛科,北乌头,干燥快根,产于东北、华北

附子:毛茛科,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采收加工】

附子: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盐附子:取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霜,体质变硬为止。

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

白附片:取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

【性状鉴别】

川乌

1.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

2.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

3.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粉质,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4.气微,味辛辣而麻舌。

草乌

1.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顶端有残留的茎基。

2.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极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瘤突状侧根。

3.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

4.气微,味辛辣、麻舌。

附子

盐附子

1.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 表面灰黑色,被盐霜。

2.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

3.质重而坚硬,难折断,受潮则变软

4.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环纹(形成层), 环纹内侧导管束小点排列不整齐。

5.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黑顺片

1.为纵切片,上宽下窄。

2.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有纵向脉纹(导管束)

3.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

4.气微,味淡。

白附片

无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余同黑顺片。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川乌

横切面

①后生皮层为棕色木栓化细胞。

②皮层窄,细胞切向延长,偶有石细胞。

③内皮层不甚明显。

④韧皮部宽广,散有筛管群。

⑤形成层类多角形。

⑥木质部导管多列,呈径向或略呈“V” 字形排列。

⑦髓部明显。

草乌

横切面

与川乌不同点

1.皮层石细胞多

2.内皮层明显

3.在韧皮部有韧皮纤维

附子与川乌相似

【成分】

川乌、草乌:双酯类生物碱(剧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