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系列二:如何改变自己?
本篇续接第一篇如何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http://www.jianshu.com/p/d5d7e3200d94
是人际交往系列第二篇文章。
在面试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位A同学大学学习的是畜牧草料专业,已经工作三年,但是对现在的工作环境不能适应,对未来发展比较悲观。因此想通过学习软件开发改变自己改变人生。
我分析A同学面临的不只是转行,未来更困难的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行为模式的转变。
如何改变自己,有以下可以实践的方法作为参考。
如何选择
目标
如何设定目标?目标设定一方面应该考虑难度,过易过难都不合理,另外一方面还要考虑实现目标的步骤。

A同学的目标设定为成功入职软件开发公司。那么就需要按照上图中的14项要求检查一下:这是一个比较具体的目标,是可测量的,入职并能通过试用期就算目标达成。对于A同学来讲,这个目标是务实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但也并不是轻易能够达成的。
时间界定为一年半,一年时间在职学习,半年时间辞去原来工作,继续学习并开始找工作。
A同学可以说清楚自己的目标,而且确认自己的决定是理智的,也认识到达成这个目标不容易,是对自己的严酷的挑战。达成这个目标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考虑,比如学习时间分配,课程内容选定,预算费用等等。
有以上的思考,有助于自己对目标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理智的判断。
十字路口如何抉择?
A同学现在就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同的方向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
可以尝试深思以下问题:
1、你的来时路是什么?
2、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3、哪些人对你很重要?
4、哪些事情会对你造成阻碍?
5、你现在害怕什么?
A同学应该认真思考这5个问题,每个问题最少给出3个方面答案,比如什么是最重要的,把3件最重要的事情列出来排序,同样对未来的恐惧也至少列出3项内容。有过这样的思考,所做的决定才可以说是认真的,也就能避免未来后悔。
如何工作
如何迸发好的创意
工作中的创造力是个人成功的引擎。如何获得好的创意?这不仅是是头脑中的火花,而是可以有方法来实现的。
创新很多时候是重新组合既有的事物。20世纪30年代,加州理工学院的弗里茨兹维基开发了一种形态分析盒的方法,就是通过结合各种已有个体的属性,开发出新的个体。后来BBDO广告公司的阿历克斯奥斯本进行发挥,总结了创新问卷法。
这种方法就是提出7个问题,激发创新:
1、替代性如何?
2、结合性如何?
3、调整性如何?
4、改造性如何?
5、作为其他用途如何?
6、除去性如何?
7、反转性如何?
通过回答7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寻找突破点,受这些突破点的启发,可以进一步将创新形成逐步实现的方案。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
每个人每天都面临选择,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选择,俗语“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做选择时,首先认真分析自己的客观条件,判断自己优势和劣势,风险和机会。
比如A同学,就需要认真思考:
优势:大学阶段对软件比较有兴趣,参加了编程小组。同学中软件行业比较多,可以提供学习资源。
劣势:所学专业与软件没有关系。没有系统化的IT系统基础知识。
风险:脱离原来的行业,生活问题必须考虑。而且学习软件开发还需要一大笔学费。
机会:原来的专业工作机会都在边远地区,对个人成长作用不大。现在还年轻,苦学几年,可以改变人生轨迹。软件开发行业方兴未艾,机会比较多。
最终方案:给自己一年时间工作,暂时保留,抓紧现有的一切时间学习付费网课,建立自己软件开发行业的基础知识,尝试项目经验,拿出自己的项目作品,然后再辞职找工作。
提升工作效率
工作中头绪太乱,有时候一早上坐下来,等想起站起来喝水已经11:00多了。当面临这种工作环境时,建议尝试“艾森豪威尔矩阵”。

把工作分为两类四个象限:重要紧急。一般情况下会首先处理最紧急的事情,而不管其是否重要。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不重要不紧急的先不管。先处理最重要最紧急的,其次处理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的事务可以协调别人来处理。举个例子,项目团队协作的工作就属于重要且紧急,身体健康属于重要但不紧急,取快递就是紧急但不重要。
如何交友
如何得体地实现礼尚往来?
受人恩惠报之以礼,人之常情。但是礼太轻不足以表达感激之情,礼太重,别人会有压力。简单来讲,两个原则:一是要适当超过对方预期,二是揣摩别人心理,送对方想要的礼物。比如前面提到的A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一位学长的多次特别关照,心生感激,想给这位学长送个小礼物,如何选择?这时要留意这位学长的朋友圈,微博,看他有哪些爱好兴趣,比如他经常在微信上晒跑步,就可以考虑送智能手环,如果他正在学习python,就可以找一本评价不错的书送给他。
如何面对别人的反馈
人都会遇到别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反馈意见(比如赞扬,忠告,抱怨和指责)。面对反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很重要。赞扬和告诫还好理解,抱怨和指责不容易应对。别人的指责可能只是针对具体某件事,但是许多人会把指责理解为对个人的完全否定,进而不再考虑具体事情对错选择愤而反击。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就事论事,区分反馈内容,确定相应对策,是认识到自己错误进行改正,还是觉得自己做得很好继续我行我素,或者别人只是善意提醒,自己尚可接受,或者觉得有些人就是自己行动的绊脚石根本不用理会。

如何化解冲突?
工作中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冲突。一般来说,面对冲突不外乎这几种反应:逃避,对抗,放弃,推卸,妥协,达成共识。
逃避是不敢面对冲突,结果是双输,对抗是不想解决问题,结果是我赢你输,放弃是放弃自己立场,结果是我输你赢,推卸是不愿面对问题,结果是双输,妥协可能存在条件,结果就不确定,达成共识是谈判的结果,结果是双赢。
因此这样看来,面对冲突,最理智的方案应该就是谈判达成共识,谈判过程中有妥协有坚持,这样最终结果双方都会满意。
部分内容摘自【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