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漪房:得意时进取,失意时藏拙,这才是大写的人生赢家!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林深时雾起,海蓝时浪涌。
人生遇到的每一次挑战,背后都隐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
窦漪房,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与吕后、薄太后并称为汉初三大杰出女性。
因古代女性名字多失考,她又出身寒微,《史记》称其为“窦氏”,皇甫谧后注解说,窦氏原名“猗房”。
有人说,窦猗房从一个良家子先后成为皇后、太后、太皇太后,一直处在权力的中心,这一生简直不要太顺了!
可史实果真是这样的吗?
我们先来看窦猗房人生遇到的三次机遇:
01 出其不意到代国
吕后专政时期,窦猗房因家境贫寒,以良家子身份被选入宫中为仆。
后来,吕后要赏赐一批宫人给各诸侯王,窦猗房也在其中。
她私下向负责遣送的宦官求情,想到离家乡更近的赵国去。然而,这位宦官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把窦猗房派往了更偏远更贫瘠的代国。
朝廷旨意已下,窦猗房虽万般不乐意,只得和其他宫人一同前往。
既来之则安之,窦猗房凭借积极乐观的性格,很快适应了代国的环境。
再加上她为人谦恭、做事谨慎,很受代王刘恒的喜爱,先后为代王生下长女刘嫖、二子刘启、刘武。
祸兮福之所倚,原本极不情愿来的代国,成了窦猗房的第一个福地。
而她想去而未去成的赵国,前后四任赵王,从刘如意到刘恢,皆被逼死于非命,最后被除国。
02 代王后和三子早逝
窦猗房到代国时,代王已有王后,并先后育有三子。然而,天不假年,不知得了什么疾病,这位王后和三个儿子竟陆续离世!
上天又给了窦猗房一个巨大的福利,她的儿子刘启从此成了代王的长子,母以子贵,她受到的荣宠更胜从前。
03 铲除诸吕,代王登基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朝中大臣早已不满吕氏专权,纷纷纠集旧部、铲除诸吕势力,要恢复汉高祖“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旧制。
有了吕氏外戚干政的教训,诸大臣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时,主要考虑两个标准:一、年龄偏长,二、外戚势弱。
汉高祖留下的皇子中,目前在世的只有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在他们中,代王年龄最长,薄太后处世淡泊,刚好是皇位的不二人选。
在众大臣的拥立中,24岁的刘恒入主未央宫。
不久,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窦猗房被立为皇后。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窦猗房入宫以后的路注定不是一片坦途,我们再来看她遇到的三次挑战:
01 因疾失明,失宠于汉文帝
窦猗房失明之后,文帝对她的宠爱不仅逐渐衰退,还格外宠幸另一位慎夫人。
古代尊卑分明,文帝却让她们同席而坐,这对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无异于双重打击!
然而,这一切,窦猗房都默默忍耐了。
她自知,在文帝面前,已失去了哭闹争宠的资本,只有谨言慎行,才能保住仅存的皇后名位。
她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窦家子弟同样严加管束。
后来,文帝驾崩,汉景帝即位,窦猗房成了窦太后。
02 偏爱幼子,结怨于汉景帝
中国古代历史上,要说偏爱幼子的典型,一个是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另一个就是咱们今天的主角窦猗房了。
她们对幼子的期待如出一辙,都是期望幼子日后也能登基、做皇帝。
只是武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和幼子叔段多年谋划,公然招兵买马,和长子分庭抗礼。
最后兵败,武姜被逼迁宫居住。
在这一点上,窦猗房聪明了许多,她只打感情牌,反复向景帝提及此事,希望能说服长子答应,以后能传位于梁王刘武。
汉景帝对此非常反感,但又不能与母亲决裂,只能对蠢蠢欲动的梁王不断旁敲侧击。
兄弟俩的关系也因此出现嫌隙。
最终,梁王因病去世,窦太后痛失爱子、愿望落空。
03 笃信黄老,见异于汉武帝
汉初民生凋敝,从高祖开始,文景皆尊崇黄老之学,窦猗房尤爱老庄学说。
至汉武帝即位,窦猗房已为太皇太后,权倾朝野。
然而,此时的汉朝历经文景之治,国家实力增强,人民也富裕了起来。
朝中以汉武帝为首的一批改革家,想罢黄老学说,推行儒家学说,这引起了窦猗房的极大反对。
她罢免了丞相窦婴、太尉田鼢,逼杀了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武帝的新政全部被扼杀在摇篮中。
四年后,窦猗房走完了这跌宕起伏的一生。
没有了庞大的阻力,汉武帝开始心无旁骛地推行新政,最终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建立了疆域更加辽阔的大汉王朝。
考古小贴士:
窦皇后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与文帝霸陵分居原之两端,属合葬。因其位置在霸陵南,故称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