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详注》读书笔记143:哀王孙
按:明皇西狩,在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二日。肃宗即位,改元至德,在七月甲子。是月丁卯,禄山使人杀霍国长公主及王妃驸马等。己巳,又杀王孙及郡县主二十余人。诗云“已经百日窜荆棘”,盖在九月间也。诗必此时所作。史记·淮阴侯传:漂母曰:“吾哀王孙而进食。”旧唐书:十五载六月九日,潼关不守。十二日凌晨,上自延秋门出。亲王妃主王孙以下,多从之不及。唐鉴:杨国忠首倡幸蜀之策,帝然之。甲午既夕,命陈玄礼整比六军,选厩马九百余,外人皆莫知也。乙未黎明,帝独与贵妃姊妹、王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妃主王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通鉴:是日百官犹有入朝者,至宫门犹闻漏声,三卫立仗俨然。门既启,则宫人乱出,中外扰攘,王公士民,四出逃窜。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折断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準,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一)
长安城头头白乌[一],夜飞延秋门上呼[二]。
又向人家啄大屋[三],屋底达官走避胡[四]。
九曲奔流笔记:
比兴,明皇夜奔,达官四出。
原书释义:
此见王孙颠沛而作也。首段忆祸乱之征。赵曰:头白乌,不祥之物,初号门上,故明皇出延秋门。又啄大屋,故朝官一时逃散。
[一]班固诗:“就逮长安城。”汉书·五行志:成帝时,童谣曰:“城上乌,尾毕逋。”通俗文:白头乌,谓之鶷鶡。杨慎曰:三国典略:侯景篡位,令饰朱雀门,其日有白头乌万计,集于门楼。童谣曰:“白头乌,拂朱雀,还与吴。”此盖用其事,以侯景比禄山也。
[二]雍录:玄宗幸蜀,自苑西门出。在唐为苑之延秋门,在汉为都城直门也。既出,即由便桥渡渭,自咸阳望马嵬而西。
[三]汉书·高帝纪:道路人家。史记·孟轲传:高门大屋,尊宠之。
[四]记:“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注:受命于君者,名达于上,谓之达官。
(二)
金鞭折断九马死[一],骨肉不得同驰驱[二]。腰下宝玦青珊瑚[三],可怜王孙泣路隅[四]。
问之不肯道姓名[五],但道困苦乞为奴[六]。已经百日窜荆棘[七],身上无有完肌肤[八]。
高帝子孙尽隆準[九],龙种自与常人殊[十]。豺狼在邑龙在野[十一],王孙善保千金躯[十二]。
九曲奔流笔记:
第二部分叙王孙落难。前两句明皇入夜急出,骨肉分离。三四句王孙路泣。五六句王孙伏乞为奴。七八句王孙自述百日生活,血流荆棘。九十句论王孙与常人有异。尾二句感时事之乱,祝福王孙多保重。
原书释义:
次段叙事,记当时避乱匿身之迹。金鞭四句,言上皇急于出奔,致委王孙而去。问之四句,备写痛苦之词,并狼狈之状。高帝四句,恐其相貌特殊,而为贼所得,曰慎保躯,危之也。
[一]沈炯诗:“陈王装瑙勒,晋后铸金鞭。”又诗:“来道跃金鞭。”西京杂记:文帝自代来,有良马九匹,曰浮云、曰赤电、曰绝群、曰逸骠、曰紫燕骝、曰绿螭骢、曰龙子、曰驎驹、曰绝尘,号为九逸。
[二]伍子胥传:“疏骨肉之亲。”诗:“载驰载驱。”
[三]汉书·陈平传:船人疑其亡将,腰下当有宝器金玉。西京杂记:飞燕女弟昭仪,遗飞燕珊瑚玦、玛瑙彄。
[四]阮籍诗:“杨朱泣路歧。”张衡西京赋:“尸僵路隅。”
[五]东观汉记:第五伦变易姓名。
[六]史记·李斯传:困苦之地。于令升晋纪论:刘渊、王弥之乱,将相侯王,交头受戮,乞为奴仆而犹不获。南史:宜城王遣典签柯令孙杀建安王子真,子真走入床下,叩头乞为奴,不许而死。
[七]左传:“被苫盖,蒙荆棘。”
[八]司马迁书:“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
[九]汉书·高祖记:“帝隆準龙颜。”李斐曰:“準,鼻也。”文颖曰:“高帝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颜,长颈高鼻。”后汉书:光武皇帝,高祖九世之孙也,隆準日角。
[十]汉书·外戚传:高帝召幸,薄姬曰:“昨梦苍龙据吾胸。”帝曰:“贵征也,遂为汝成之。”生文帝。隋书:房陵王勇生子俨,云定兴女昭训所生也。文帝闻之曰:“此乃皇太孙,何乃生不得地。”定兴奏曰:“天上龙种,所以因云而出。”史记·扁鹊传: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十一]后汉书·张纲传:“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易:“龙战于野。”光武纪:“四七之际龙斗野。”又讖曰:“四炎云集龙斗野。”豺狼指禄山,龙指玄宗。
[十二]陶潜诗:“客养千金躯。”
(三)
不敢长语临交衢[一],且为王孙立斯须[二]。昨夜东风吹血腥[三],东来橐驼满旧都[四]。
朔方健儿好身手[五],昔何勇锐今何愚[六]。窃闻天子已传位[七],圣德北服南单于[八]。
花门剺面请雪耻[九],慎勿出口他人狙[十]。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十一]。
九曲奔流笔记:
橐(tuó )驼:骆驼。剺(lí)面:以刀划面, 古代 匈奴 、 回鹘 等族遇大忧大丧, 则划面以表示悲戚, 亦用以表示诚心和决心。
第三部分老杜密语王孙。前两句总起。三四句叙安禄山攻陷长安。五六句叙哥舒翰失利。七八句太子龙兴,北连回纥。九十句雪耻有望。尾二句劝王孙谨慎,黎明前要加强自我保护。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而且胜利在望。
原书释义:
末段叙言,陈国家乱极将治之机。且立斯须,欲屏迹而密语也。昨夜四句,禄山猖獗,而恨哥舒之失计。窃闻四句,太子龙兴,而喜回纥之助讨。末二,又反覆以致其丁宁,曰慎勿疏,戒之也。此章四句起,下两段各十二句,一头两脚,局法整严。
[一]嵇康诗:“杨氏叹交衢。”注:交衢谓路相交错,要冲之所。
[二]李陵诗:“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三]鲍照诗:“昨夜宿南陵。”尔雅:“东风曰谷风。”山海经:禺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
[四]史思明传:禄山陷两京,以橐驼运御府珍宝于范阳,不知纪极。颜师古曰:橐驼,言能负囊橐而驮物也。史记:其奇畜则橐驼。长安时为禄山所陷,故曰旧都。班彪北征赋:“纷吾去此旧都。”
[五]时哥舒翰将河陇朔方兵及蕃兵共二十万拒贼,败绩于潼关。唐六典:开元二十五年,敕天下诸军,置兵防健儿于诸色征行人内。唐书:天宝十四载,京师召募十万,号天武健儿。颜氏家训:“顷世乱离,衣冠之士,虽无身手,或聚徒众,违弃素业,徼幸成功。”
[六]六韬:“将不勇,则三军不锐。”陌上桑:“使君一何愚。”
[七]传位肃宗,即位灵武也。
[八]【卢注】明皇临行,谕太子曰:“西北诸胡,我抚之素厚,汝必得其用。”所谓圣德北服单于也。光武纪: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建武二十五年,南单于遣使诣阙贡献,奉藩称臣。后汉书·李固传:“四海欣然,归服圣德。”剧秦美新论:“北怀单于,广德也。”
[九]唐书:甘州有花门山堡,东北千里,至回鹘衙帐。剺面,谓披其面皮,示诚悃也。后汉书:耿秉卒,匈奴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流血。梨,即剺割也。旧唐书:肃宗即位九月,南幸彭原,遣使与回纥和亲。二载二月,其首领入朝。回纥姓叶罗葛氏。乐毅书:“先王报怨雪耻。”
[十]苏秦传:“愿君慎勿出于口。”史记·留侯传:秦皇东游,良与客狙。索隐:“狙,伺伏也。狙之伺物,必伏而候之。”
[十一]西都赋:“北眺五陵。”洙曰:汉高帝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谓之五陵。【唐注】此借汉以比唐也。唐纪:高祖葬献陵,太宗葬昭陵,高宗葬乾陵,中宗葬定陵,睿宗葬桥陵,是为五陵。佳气,言有兴隆之象。光武纪: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春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钱谦益曰:至德元载九月,孙孝哲害霍国长公主、永王妃及驸马杨馹等八十人,又害皇孙二十余人,并刳其心,以祭安庆宗。王侯将相扈从入蜀者,子孙兄弟,虽在婴孩之中,皆不免于刑戮。当时降逆之臣,必有为贼耳目,搜捕皇孙妃主以献者,故曰“王孙善保千金躯”,又曰“哀哉皇孙慎勿疏”,危之,复戒之也。宋靖康之难,群臣为金人搜索赵氏,遂无遗种。此诗如出一辙。明皇平韦后之难,身致太平,开元之际,几于贞观盛时,及天宝末,不唯生民涂炭,而妻子亦且不免。读江头、王孙二诗,至今犹惨然在目,孟子云:“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不能充之,不足以保妻子。”即一人之身,而治乱兴亡之故昭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