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66 - 如果有一个可靠的朋友为你解读世事
5月底的时候,得到做了一个更新,原来的《李翔知识内参》停更,由《邵恒头条》接棒。这让我感到十分好奇,似乎是一个稳定的系统想要为自己注入新鲜血液之举。
从主理人的背景来看,李翔曾是多家知名报纸杂志的主管编辑,包括《彭博商业周刊》、《时尚先生》、《财经天下》周刊,而邵恒则是年轻地多多90后,13年从哈佛大学本科政治系毕业,之后担任了《福布斯》杂志驻纽约和香港的记者。一个记者背景的人,会如何定义自己的专栏呢,邵恒说她的目标是“终身学习”,时常审视自己的知识边界,时常推动着这个边界往前走。不求每次走多远,只求每天一小步。
而从内容形式上看,也从原来每天的3条不同领域的头条新闻,变成一条主题性的新闻,而且也突出了主理人个人的喜好风格。可能是因为学习政治背景的缘故,新的专栏里面有多篇从热点政经事件出发的取材,不管是持续关注的中国贸易摩擦,还是欧洲近期的政治事件,还是美国的城市外交,与以前相比,给了自己很多新鲜的视角。
简单来说,以前的专栏像是虎嗅+36氪的精简版,缺乏个性。但新版却更像你身边一个鲜活的朋友,有自己的趣味与倾向,跟你分享她的观点和信息时,你也更容易觉得感兴趣。
而这种体验,让我想起前几周自己在尝试的一个“传媒斋戒”行动。简单来说,就是关闭所有的大众媒体,不去主动关注和阅读各种新闻类信息。这是我关注的一位作家倡导的做法,因为信息其实是极度消耗注意力的。而注意力又是人十分稀缺的一种资源,主动关闭大众媒体也是管理自己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想想每天无事或者有强迫性地刷各种公号推文要花费多少时间?把这些时间省下来,除了可以专注在更加重要的项目上之外,还可以用来增加与他人的沟通。如果担心错失什么大事件或者有价值的新闻,那么花时间与你的朋友聊聊天,看看他们最近关注什么事件,又有什么新闻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而经过信得过的朋友传达的消息,往往有更高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最近自己在阅读《邵恒头条》时,就像是通过一个靠的过的朋友来看世界有什么新鲜的事情,多了一层筛选,效率更加提升了。而再深思一步,整个得到的体系,其实也是在用户打造一个“信得过”的信息解读系统。得到系现在覆盖的方方面面不同领域的老师们,则是方便用户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是相关度更高的那位“朋友”。
再此回顾自己在得到这2-3年订阅和使用的途径来看,的确也很符合以上的情境。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关于科技方面的内容,因为几年前突然粉上马斯特,开始关注科技板块的内容,对应的王煜全老师的专栏也追了两季,渐渐发现现在市面上的大大小小科技热点,其实在这两年期间多多少少有些了解,即使科技媒体还是每天都有新热点,但其实没什么太石破天惊的消息。作为一位业余爱好者,定期追踪王煜全老师的专栏,已经足够满足自己这方面信息更新的需求。
另一个例子是万维港老师的《精英日课》,虽然追踪的是欧美最新的书籍和思想,包罗万象,但因为万老师本事物理专业出身的特性,这两年追踪下来,自己则是把它当成最前沿的宇宙与物理学,以及各类科学思想的学习营。这里特别想要指出的一点是,虽然很多知识与信息在互联网年代都是公开和流动的,但有效率的信息是需要梳理的,一位有态度又有专业知识的老师,则会成为最大的助力。万老师一直坚持的追踪当今最新的科学思想,和对物理学无比的热爱之情,也让自己不仅仅是是接受了新的知识,也似乎培养出了一种更加科学与理性的态度。
综上,由《得到》的每日新闻专栏改版让自己反思的是,在目前信息如此纷繁,时不时就要被嘲笑都要生出”信息焦虑症”的当下,为自己选择一些可靠的“朋友”为自己解读世事,可能是管理自己宝贵注意力的有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