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礼乐互补

2020-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木子是李呀

一, 礼乐互补的概念

1 制礼作乐

在了解西周的礼乐互补前 ,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 “制礼作乐” 的来源。

制礼作乐——就是西周在沿袭夏商礼乐制的基础上进行增订,修改制定出来的一套法定的礼乐制度——治国手段。把乐舞制度与统治秩序相结合,用乐舞礼仪来体现社会的等级制度,由此规定着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上下尊卑亲疏关系,并以法律的性质将这套乐舞礼仪规定下来,不能被逾越。

2 想认识礼乐互补,就要更进一步明白 各自的概念。

,是周初制定的一套典章,规矩,制度,礼节,体现社会的等级差别。就如同天地自然万物的类聚与群分一样,性命不同,就会有分别,那人类也是一样的,这种差别就要通过礼来表现。(但是在种种的分别中,又存在着相摩相荡,于是就需要触融与和合。)

, 在中国古代是指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乐舞本身就是以情感为中心的艺术,乐舞无论是生成还是表现都是以情感为媒介,以达情为旨归的。所以体现着 的一面。

3 礼乐的关系

礼乐的关系:礼乐结合,对立统一。由于礼乐各自的功能不同,二者存在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制礼作乐的内容

周代礼乐意义上的 ,指的是“雅乐”,多用于祭祀和宫廷礼仪

1 雅乐

该舞是组舞,共有六段
a 舞王兴师北伐
b 灭亡商朝
c 回师南征
d 平定南部边疆
e 周,召二公分治东西
f 武王班师,接受众人的尊荣
六段歌舞均有歌词,部分保存在《诗经.周颂》中
孔子评价 《大武》:‘尽美矣,不尽善矣。’

-《六小舞》
六小舞,是周代宫廷雅乐的一种,包括6个不同形式的乐舞
a《帗舞》 为舞者手中拿着五彩绸而舞,一说手拿全羽而舞
b《羽舞》 为舞者手执白色羽毛而舞
c 《皇舞》为舞者执五彩羽毛而舞
d 《旄舞》舞者执牦牛尾而舞
e 《干舞》舞者执干戚而舞
f 《人舞》 不拿舞具,以手袖为荣

《六小舞》主要用于训练教育用的,是更为纯粹的周代舞蹈

-《六代舞》与《六小舞》
1 从名称上看,《六代舞》是一个完整的乐舞作品的名称。能看出其包含的文化和历史,而《六小舞》则是以舞者所拿的道具命名,这说明其侧重于形式,用于祭祀;《六代舞》是作品,《六小舞》是元素,动作组合,主要用于教育。

2 西周 “制礼作乐” ,推出了《六代舞》,《六小舞》,首开中国古代雅乐舞的先河,雅乐舞确立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格局,不论是身体动作还是音乐曲调和词意,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的表现,并被限制在理性原则之中。

《六代舞》与《六小舞》是我国古代宫廷舞蹈正式建立的标志,二者共同肩负着周礼规定的教育和祭祀的使命,成为“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