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阿勒泰的角落》

2019-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止懐

2019年4月29日星期一晴

这本书是李娟对自己在1998——2003年新疆阿勒泰牧区生活场景的记录。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也许现在的阿勒泰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一段记忆,是植根于李娟身体的一部分。是她个人宝贵的生命财富。而我们借助作品的阅读也得以享受到到这一份精神财富。

阅读这类文字是很快的,也是很容易的,因为它基本不需要你去思考,你只要安心的去阅读别人曾经经历过的生活就可以了。

人的大脑是一个高级的系统。我在阅读这一民族风情的文字时,脑子总会不自觉地和西藏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譬如那名字的异同,对音乐的高度自觉都令我感到熟悉。借助半年的西藏生活经历,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某些特殊情感。

一、在地广人稀的地方生活的单调与寂寞

新疆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牧民们生活的全部是盆地和山地,马牛羊。人生活在这样的广袤天地之间,生活是很单调寂寞的。“白天的马路上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只有一只鹤走来走去。”与都市生活迥然不同,这里有着最天然的气息,却没有多少烟火气。所以多次一人独自行走在河边、树林。这些不过是为了排解生活中的无聊与苦闷。“他们长期缺乏与外界沟通,不仅会加剧认知功能下降,更会进一步削弱其社会适应能力,最终与社会脱节。”贸然走进帐篷看我拉面的陌生男人、担任教师工作的尔沙、在深山处居住的人家和孩子。大概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也会感受到生活的孤寂吧。

二、农牧生活的安定与艰苦

于新疆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相比,西藏的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已经是大巫见小巫了。完全没有可比性。而冰川融水就显得特别珍贵。融化的雪水出现了绿洲、滋养了大地、孕育了生命。所以才会圣洁无比。

交通闭塞。当李娟和母亲坐爬犁去可可托海进货物时,只有十几公里的距离,却在路上花了四个多小时。需要骑马四个小时才能见到的朋友咯甫娜,一路的颠簸才显得友谊的不易与珍贵。《粉红色大车》的出现,去县城就再也不用坐小面包车了。不仅便宜而且准点。“大车发车总算有个准点了。不像小车,人满了才出发,老耽误事。”

有些地方还是不通电的,不管是对人还是生活在那里的动物,都是一种考验。在冰冷的床铺,盖着被子都会觉得冰冷,所以需要炉子取暖。游牧式的生活,也打破了教育的步伐。孩子们夏季放牧,冬天学习。一年的时间对半分配,半年之后,再重回课堂,估计学的知识差不多都忘记了吧。所以学到的东西应该很有限。

三、千百年的传统与历史痕迹

游牧的传统,是祖先留下来的生活方式,骨子里就流淌着这样的血液,即使有着稳定的生活之后,还是有人愿意带着孩子去转场。上个世纪,新疆建设兵团的到来,俄式建筑与建筑的遗留痕迹,仿佛诉说着曾经的历史。因为地理位置的因素,他们很少走出自己的疆域,就像我接触到一些藏族人,即使到了内地工作,多年以后,他们还是更愿意回到西藏,只为能够在早上到茶馆喝一碗藏面和甜茶。这就是家乡所带来的特殊情感吧。

四、可爱的外婆

“别看外婆年龄大了,人还灵醒得很呢。又刚刚从内地来,看到什么都稀罕,玩心比谁都重。一听说我们要出去玩,就不声不响一个人悄悄地换了衣服和鞋子,戴上草帽,柱上拐棍,早早地站在路口等我们了。”《带外婆出去玩》148页

我难以想象,我的奶奶九十多岁的时候会是怎么样?是否还可以身体健壮和我们乱跑,是否可以承受住旅途的劳累?又是否能够欣赏小城之外的风景?

PS:书是简单的翻阅,文字是简单的记录,都是零零散散的碎片记忆。看着这些文字,就会觉得每一天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今天的你,再也无法回到昨天。所以我一直强调,文字就是生命轨迹的记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