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袭~被掩盖军功的将星
《蔡袭传》是唐末宰相李溪(李磎)所作的一篇人物传记。此文不见载于新、旧唐书中,而是被收录在《全唐文》里。因在网上没看到有相关的译文,便又自译了一番。如有错漏处,还请各位读者斧正。
《蔡袭传》 李溪
有一名为蔡袭的人,自称裨将,他的家世出身来源均不详。
蔡袭曾居住于振武军(辖境多有变动,大致在今陕西绥德以北至内蒙古南部),学习剑术,为人沉着勇敢,善用奇谋,其所建立的功勋,开始时并无多少人知晓。
蔡袭曾任侠四方,与人殴斗而致人死亡。当时前司空刘沔(以前是李光颜帐下亲将,曾从平淮西吴元济,李光颜事见淮西之乱)领右仆射职出任振武军节度使,他听说蔡袭因与人斗殴而致人死亡的事情后,便将蔡袭收捕入狱,准备第二天将他依律杖杀。然而,过了一晚后,当时与蔡袭斗殴而死之人却苏醒了过来(应是休克假死吧),所以蔡袭才得以免去死罪,但被谪为仆役。
此后数年,刘沔移镇河东。唐武宗会昌初年,匈奴部(其实为回纥/回鹘)寇掠犯边。唐廷诏令刘沔及诸道兵出征。
蔡袭听闻边疆有乱,想要乘此机会建功立业,便逃脱看押,去叩见刘沔,说道:“早年有赖明公免去蔡袭死罪,这是明公对我法外开恩,也是我人生一大幸事。如今,朝廷欲讨伐北虏,蔡袭愿效犬马之劳于明公军前,上愿报明公昔年救命之恩,下乞能弥补当日之过。无论生死,此生足矣。”刘沔闻言,嘉其忠义,命他入军从征北虏。
刘沔军刚到大宁(今山西与内蒙都有同名地,位置离的也近,但推测大概率是临汾市大宁县),就听说匈奴部已进入振武军的地界。
当时太和公主(宪宗十女,唐武宗的姑母。全唐文中作大和公主,不知是否是笔误)在虏廷和亲多年,刘沔收到传闻,说振武军欲出兵夺还太和公主,他担心如果事成,振武军的功劳将盖过自己。刘沔特为此事筹谋了许久,却也未能得出一个稳妥的办法,他帐下诸将吏也是束手无策。
这时,蔡袭站了出来,主动请缨装扮成振武军地方上的捕逃者,去匈奴(回纥/回鹘)大营动摇虏寇的心思,将他们诱往河东刘沔镇守处。刘沔对蔡袭此计深以为然,便立刻派蔡袭前往。
蔡袭至匈奴部所在地,对他们扬言道:“振武军上下都欲攻灭汝等,而镇守河东的刘仆射(刘沔)是位招抚使。若你们现在不移军河东的话,之后必为振武军所害。”匈奴部中有听说此事者,立刻报告给了单于,单于急忙移军,赶往宁武(今山西忻州市宁武县)而去,进入河东界后,离刘沔的大军还有二百余里地。
蔡袭也回去将此事报告给了刘沔,刘沔欲将此事上奏,但又怕会有诏问,需有匈奴(回纥/回鹘)活口为证,蔡袭又率人擒获虏寇十二人,马十五匹,刘沔这才以此上奏。之后朝廷曾屡次下诏,令刘沔夺回太和公主。
刘沔正愁离匈奴大帐太远,想要悄悄靠近,发动突然袭击,显然是不太可能的。蔡袭遂又自请以供给北虏口粮为由,去虎狼之地探听虚实,并招引匈奴南下,刘沔从其请。
蔡袭至匈奴大营求见太和公主,公主流着泪将目前匈奴的困境告知蔡袭,原来此时匈奴营内早已满是疾病、饥荒肆虐。
蔡袭对太和公主道:“如今大唐天子在上,公主何不与单于商议,一起去向天子上奏目前所处的苦难呢?”
太和公主道:“此事之前曾与他商量过,但单于认为我此去必不会回返,现在此事已无法再进行下去了。”
公主刚说完,蔡袭就请示想与单于单独商量此事。单于的谒者高达干说道:“单于目前不方便与来使相见,如果有事,你可先与我们的国相讨论。”
蔡袭去见蕃相,蕃相说道:“我部饥病肆虐,唐廷一直未能体恤我等。但今日见到唐使前来,才幸得释怀。”
蔡袭答道:“之前一直没收到关于单于的近况消息,近日我们曾抓得你部的十二个人,向他们询问了情况后,才知道你们在边境外驻扎已有数月。河东刘仆射令我以十袋粮食驰寄公主、单于、宰相前。我此次前来,更是奉了诏命。如你部能够南下,那所有匮乏的粮草器物,我们都方便提供给你们。如今你部离我们太远,我们又怎会知道你们现在会困顿如此呢?”
蕃相听蔡袭说完后,勃然变色道:“为人者,不可不知法。之前我们因饥荒之故,已经做了许多不法之事。今天你肯定是借故来诱杀我们的。”遂下令左右将蔡袭推出帐,并令步卒以弓弩围绕在蔡袭之侧,说道:“你今天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如果你不说实话,必将你射杀当场。”
蔡袭冷笑道:“国家确实是命我招恤汝等,你要是信我,就马上率部南下。你要是有所疑虑,那就请离开河东,去其他藩镇。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如今以势虐我,对你们又有何益处?”
蕃相问道:“我部若去其他藩镇,又要后悔什么呢?”
蔡袭答道:“单于与唐廷和亲,有舅甥之谊,相互支持,你们无论如何都该归唐。如今你们却要去投靠那些藩镇,若被他们蔑视,汝等安能不悔?”
蕃相又说道:“我们如今归唐,但恐汝主欺我。你要是真心来招抚我们的,应当与我订立誓约。”
蔡袭道:“凡作誓者,急切之下能有万端说辞,我也不会免俗。”遂将左手伸到蕃相面前,请斩断左腕立誓,且神色不动,辞令勇壮决绝。
蕃相见状不同意,说道:“你就刺出心头血,然后自饮,也足以为信。”
蔡袭便刺己心头血,置于器皿中,盟誓道:“我若欺汝入唐境而怀有贰心的,必遭天谴,甘受烹醢之刑。”说完,便饮尽器皿中血,匈奴人这才相信蔡袭所说,遂移帐至云州(今大同)北塞山谷之东,与河东大军相距只有六十里。之后匈奴又诈称游猎,去劫掠振武军,接战不利后退归。
蔡袭在虏庭已有多日,恐之后难以脱身,便诓骗单于与蕃相道:“蔡袭将至云、朔二州(今朔州市)为蕃国取粮食用度。”这才得脱身而归。
蔡袭把匈奴部的虚实回报刘沔。目前匈奴部已经靠近了刘沔的驻地,之前又刚去劫掠过振武军,士卒已十分疲劳,目前匈奴已相信大唐对他们的招抚,对唐廷不设防备,若要夺回太和公主,必须乘这机会急速往攻。
刘沔同意这一方案,即命石雄、王峰等将与蔡袭率军急速赶往匈奴单于的大帐,合围大破匈奴。蔡袭突入帐中,将太和公主挟于马上,刚走出十数步,又恐自家将士不知太和公主在场,会误伤了她,便大呼道:“此乃公主是也。”一旁的石雄听到这话,便派了步卒三十人将太和公主夺归。
太和公主回到河东时,将近期发生的事全部告诉了刘沔,她曾经将蔡袭之名记于尺素之中,愿为他上奏叙功,又曾对河东监军吕义忠(见太原兵变)说道:“如果不是蔡袭,我将无法生还。”
蔡袭,好男儿,智勇双全。
太和公主回到京师(长安)后,刘沔被加号司空,石雄也得授天德军(辖境大致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阴山一带)防御使。只有蔡袭之名不为天子所知晓,做为蔡袭主帅的刘沔竟不为其上奏,而太和公主也不再为了此事向天子进言,蔡袭那一番功业筹谋,竟然闭而不显。河东地方匈奴寇乱绝迹,至今(结合后文,至今是指到宣宗大中年间)边疆太平,这都是出自蔡袭运筹之力啊。
会昌二年(842年,唐武宗年号),刘稹据上党反,杨弁于太原乘隙作乱,对抗唐廷(杨弁之事详见太原兵变),杨弁最后被活捉。
会昌四年(844年),上党刘稹之乱被平定。
当今天子在位大中四年时(850年,唐宣宗年号),南山党羌反叛。
自会昌二年起至今所有的这些征伐战事中,蔡袭多有功勋,其军功都记录在河东簿书上。但唯独当年击破匈奴(回纥/回鹘)的首功,却被人多加掩盖。至今所有认识蔡袭的军中将校,知道当年之事者,无不对他的智勇称赞有加。
李溪道:“真是太过份了!功名被人掩盖,竟然能到这种地步。古人曾称位序可排先后,而名实不可夺也。就凭蔡袭之事来说,这名是可夺?还是不可夺呢?最初我在京洛之间时,就听闻大家都在称赞刘沔和石雄有破虏之功,而等我到了太原之后,才听说了蔡袭的其人其事,这竟还真成了数代间的一段公案了。悲哀啊,有如此卓然的功业,还被掩抑,更何况徒具才艺之人呢?我感念蔡袭他勤而无益,故为其详足事迹以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