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正处于“青年期”

2018-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朝吴

2018-05-13

“大学之殇”、“大学之问”、“大学之忧”......处在社会深度转型时期的大学,面对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强的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公众力量的干预,何以超脱外界的束缚,成为“有骨气”的大学,是每一位良心知识分子的担忧。

然而,当这种担忧或焦虑不能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时,无异于“雪上加霜”或“吹耳边风”。也就是说,大学,当被这种过度同情心包围时,也就失去了自己独立的判断力。

所以,我首先是相信大学。大学具有世界上其他组织机构少有的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大学的存在时间超越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的永恒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受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洛韦尔,1934)阿什比曾说,大学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所以,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大学无不受着当时时代的影响,又反映着当时时代的现实需求。故不必过度担心当今时代大学面对时代挑战的转型可能性。如若非要强调担忧的必要性,则也是源自当今时代相比之前任何以往时代的复杂性、快节奏性而引起。换句话说,也只是个程度问题,即当今时代给予大学的挑战程度明显高于以往时代的问题。

其次,大学有自己的发展节奏。12世纪,大学产生之初,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自治团体向教会争取到一些基本权利,形成自治组织,从而开启了“为知识而知识”的漫长“浪漫发展”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组织机构形式较为集中,知识生产形式为单向线性模式,知识生产主要基于学者个人的“闲逸的好奇”,知识生产的质量主要是遵循学术标准进行同行评议,即吉本斯等人提出的知识生产模式1。这个模式一直持续到17~18世纪大学的“黑暗时期”之后。到19世纪,欧洲和美国的大学进入了改革的时代,尤以德国柏林大学分化出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和美国赠地学院的出现分化出大学社会服务职能为标志,标志着大学发展的近代化和世俗化。这个阶段大学的职能开始分化、类型开始分化、知识生产的模式开始分化......,大学进入了以“专业、分工”为关键词的“精确发展”期。这个时期的知识生产模型转变为吉本斯等人提出的模式2,即大学必须充分考虑应用语境的知识需求,把科学研究的学术使命与社会、市场的需要结合起来;大学知识生产不再基于单一学科,而是需要多个学科或多种专业的人分工合作;社会问责和多维质量控制成为知识生产的重要特征。中国今日的大学正处于第二个发展阶段中的经历过量化积累后面临着“质性转化”或“质量提升”的时期,因此,因分化而带来的烦恼和不能适应丰富化而引起的不适,都表现为一种“青春期综合症”。

再次,大学的变化是正常的。原因之一,毕竟时代发生了变化。这个时代,遗传的形式也已经可以选择是否变化,例如整容手术;知识更替速度之快,已经彻底改写着人类存在和思考的方式。何况大学?所以,在这个时代的大学,遗传的致命性基因虽依然将其与其他组织分离开来,但遗传的许多具体形式已经能够被人为地修改。“为问题解决的智慧而知识”已经越来越挤压“为知识而知识”的理念。原因之二,大学自身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有的时候,我们不能理解大学的变化,就犹如父母不能理解或不愿接纳子女青春期的反应一样。但大学变化或发展的事实却不因人类主观的“愿不愿意接受”、“想不想让变化”而发生改变。

最后,大学总是有一些“致命性基因”在牢牢刻写着生命的本质?这些不变的基因何在?我更赞同克拉克和怀特海的观点。伯顿.克拉克认为,大学是建立科研—教学—学习连结体的一个探究的场所。怀特海认为,“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

参考文献:

1.[英]迈克尔.吉本斯等著译,陈洪捷等.知识生产的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张其香,陈维军,赵静幽.大学何以陷入“废墟”:一个知识生产的视角[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3.[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联书店,2014年.

4.[美]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