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吧!焦虑菌 | 我受够天天贩卖焦虑的自媒体了
仅以此文,献给那些天天叫嚣“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以贩卖焦虑引起恐慌为目的的自媒体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某乎首页开始被各种“95后手握N张世界五百强offer”的文章所充斥。这让屏幕对面的我,如坐针毡。
于是,各种考证班,安排!知识付费,安排!英语打卡,安排!
我开始每天有意地在自习室待到教学楼断电,即便回了宿舍,大脑中也全是白天看过的试题,以及各种招聘需知的条目。
我开始在所有空余时间去听公开课,去刷知乎,去看成功人士的选择,去按下“ctrl+c”,妄图粘贴在我的人生上。
我开始给自己制定五年计划,十年计划。毕业之后,广州是一定要待下去的,房贷,车贷才是督促我好好找工作、升职加薪的动力......
可是几个月之后,我摸着快抓不住的头发,开始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01
各种证书是必须的吗
从大学踏入的那一刻起,我们似乎就在为各种证书而奔波着。
除了常规操作,英语四级、六级以外,自媒体还在为了各自的目的一直鼓吹各种证书的作用:
无论你是什么专业,想要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如成为华尔街的一员光鲜亮丽,所以欢迎加入金融行业。那么,相对应的证书当然是少不了的,CPA,ICCA,IFM要不要尝试一下,四大事务所在向你招手。
这是时代,四级六级哪够用啊,哪怕不出国,雅思、托福、托业总要考一下吧,不然,怎么进世界五百强的大门。
现在建筑师相关的证书特别吃香,你什么都不用干,证书挂在相关单位,你就有钱拿,这种好事还不试一下。
计算机证书,小语种证书,营养师证书,心理咨询师证书。
五花八门的证书让我们在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同时,焦头烂额、应顾不暇。
但是我们也不敢停下,因为那些自媒体说了,毕业之后的我们如果没有这些证书的加成,我们将一无是处。
够了!
我不否认这些证书对于某些职业选择的重要性,可是是否对每个人都这么重要呢。
我只是想在学好自己本门功课的同时,无功利心得去看看我喜欢的书,参加我喜欢的活动,去我向往的地方逛一逛,甚至去找寻我喜欢的人,这样也不行么?
其实不论你身处何地何时,所做何事,外界的标签牌子再光鲜,对你起的作用也不过是个门槛而已,真正能够成为人生傍身依靠的,永远是你的能力和见识。
02
月入几千,享受生活的人配活着吗
在找工作的你,拿着五六千薪资的offer沾沾自喜,可是所有的自媒体们都在说,同龄人都已经进入了世界五百强或是自主创业,年入百万了。
你刚刚决定要回到家乡,踏踏实实地为理想奋斗时,自媒体们又开始说,为什么我建议你留在北上广深。
于是,一篇篇这样的朋友圈爆款文章,总是在我们刚刚与自己和解的时候,猛地给我们两巴掌,醒醒!你再不成功,再不暴富,就要完蛋了!
就好像所有甘于平庸的人,下一秒就会随着灭霸的响指灰飞烟灭一样。
但是,刚毕业拿四五千有什么问题?我找到的也是我很喜欢的工作啊。甘于平庸又做错了什么?我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我厌恶北上广的地铁和吃到反胃的外卖,不可以么。
不同的生活方式就像是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谁的选择都没有错。
03
我们就一过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么
总有一些自媒体喜欢以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告诉你,你一步步的过成了自己以前鄙视、讨厌的样子,世俗了、虚伪了、平庸了。
可是我为什么要按照十几年前那个少不更事的我的价值观活一辈子啊,那我这几年的三观树立又是为了什么。
我在大学这几年认清楚了自己,明白了自己的喜好,找到了想要追求终身的爱好和理想,然后我准备实践的时候,你告诉我说,这个样子是我曾经讨厌的样子?
对不起,我只是选择了我这一刻觉得对的生活方式而已。
在想明白上面的三个问题之后,我开始尝试着把脚步放缓。
我也开始尝试着在下课之后,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比如远足,然后把大自然的声音录了下来,让我可以在自己的书房读书时,也可以听到淅淅的雨声。
又比如,我开始每天抽出10分钟练习冥想,帮助自己慢慢的从焦虑的漩涡中走出来,开始关注当下发生的一切,我的呼吸,我身体的感受,我此刻的念头和情绪。
通过每天与自己的相处,我了解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明白了我到底要变成什么样。
我很欣赏那些为了梦想极其自律,一路奔跑的人,可同时我也很欣赏那些有自己独立观点,不轻易被别人左右的人。
希望我们都可以不再被那些焦虑所困扰,都可以活的轻松并且有趣。
学会接受自己的不优秀,也学会拥抱自己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