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小技巧(12)
在进行习作时,为了把文章写得更生动,除了描写颜色之外,还可以把声音写细致,同样能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声音指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但是在文章中声音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现象,更和人的精神情感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礼记•乐记》中说:“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所以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有了声音之后,这个世界才会给人带来真实的存在,有了声音之后,自然界和社会才会变得生动。如何在文章中写出美妙的声音呢?在前面《作文小技巧(1)》中,我们讲过了用拟声词可以把文章写生动,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可以描写声音的自然状态,也就是还原声音本来的面貌。比如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风声、雨声等,比如“若在四月落了点小雨,山地里田塍上各处全是蟋蟀的声音,真是人心花怒放。(沈从文《从文自传》)”这种描写不加入任何的感情色彩。
其次可以以物比拟声音,可以出表现对物或者生活的热爱。比如我们可以用清脆的风铃来比喻儿童的笑声,用花儿慢慢绽开的过程来比喻孩子的天真的语言等。也可以用比拟表达其他感情,比如“他的声音小的如同蚊子哼哼”表达了说话人的怯懦与胆小。
最后就是声音与感情的水乳交融。作者的心情不一样,同一种事物的声音在作者听起来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比如杜鹃的啼叫。“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写出了作者在深夜行路时的“难”;“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写出了作者的“洒脱”;“啼鹃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路》)写出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在这些诗句里,对声音的描写就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所以我们要学会在文章中巧妙的描写出我们所听到的声音,让我们的文章不仅有色,更要有声。
经典赏析: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二泉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