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粮食
2023-07-17 本文已影响0人
北国既雪
我还记得小时候
爸妈收完小麦的第二天就紧赶慢赶地去“卖粮食”,挑的都是当年最好的小麦,装了快满满一拖拉机,一去就是一整天。年年如此。
后来我大了一点,就问爸爸“卖了粮食不就有钱了吗?为什么你们老担心卖完粮食就不够吃了?”
爸妈笑的很心酸,“哪有钱啊?说是‘卖’,其实是给打白条!”
年纪还小的我还不知道白条是什么意思,就问“那白条什么时候给换成钱?”
爸妈叹息一声,“唉,那谁知道……”
是啊,谁知道,小小年纪的我不知道答案,种了几十年地的爸妈也不知道答案。
现在的我长大了,更不知道答案了。
我只记得小时候会放麦忙假。
麦收时节妈妈用镰刀割麦子,割下来的麦子捆成捆,再搬到麦场去,一割就是十几二十天。
我记得田野里到处都是场,到处都是戴着草帽光着膀子打场的人。
他们用牛或者拖拉机拉着石磨,围着场转圈,把小麦粒从麦秸上压出来。
再用叉子挑走麦穰,堆成麦垛,趁有风的时候用木掀一把一把扬上天,让风吹走小麦粒外面的皮。
吹完后再把小麦晒干、装车回家继续晒,马路上、屋顶上、院子里,到处都是小麦。
男人在干重体力活,女人在干轻体力活,孩子在随时随地打下手,老人在捡田里落下的麦子,再手工搓出来小麦粒。
饭点就吃女人们早早为麦芒阉下的皮蛋,再加一点馒头和稀饭,偶尔男人太累,可以喝半瓶或一瓶啤酒,待遇好的孩子可以吃到自家的苹果。
回家的时候星星月亮都升了起来,孩子困倦地躺在拖拉机里的小麦堆上。
豆苗长了老高的时候,打场终于快结束了,季风雨也来了,晒麦子就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大战。
在孩子的眼里,这是童年的美好回忆。
在大人的眼里,这是时代的无限心酸。
不管怎样,“交公粮”的粮食有了,可以放心了。这是我爸妈当时的全部想法。
写到这儿,我心里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