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的那点事儿简宝玉分享会日更写作打卡【五连悦读】剽悍读书营

对即将进入职场的你,我想给你几点建议

2018-04-27  本文已影响425人  燕妮在职场

我们从毕业到进入职场,好像从来没有一个体系或者方法论告诉我们,进入职场后,我们该怎么做?我们是看不到有这样明确的职场体系的。好像到了人生的三叉路口,你向左走也可以,向右走也可以, 直行也可以。就像谷歌地图显示的,哪一条路会更节省你的时间;哪一条路需要用到的交通工具会更少;哪一条路会比较不拥挤,不会堵车。在职场之路上,从来都没有人会来告诉我们这些。

说到职场,大家有没有想到,我们在人生二分之一或者更长的时间里,都是和职场打交道。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面对职场的不确定性,没有人生的指南。我们只能自己去摸索,去体验。

在我琢磨这件事情的时候,我把自己切换到刚进入职场的那些岁月里。如果那时候有人能明确的告诉我,或者给我一点点小点拨,给我一些指引或者经验。我也许会少了点彷徨,无措,甚至会少走很多弯路。

昨晚临睡前,一个朋友问我,给大学生讲三节课,问我些建议,会讲些什么?

我很认真的思考了这个问题,现在记录下自己的一些感想,希望对即将进入职场的你有用:


1.职业发展的前五年,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形成良好的工作方式,能让你受用一生。

职业发展的前五年,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形成良好的工作方式,能让你受用一生。比如说你刚进入职场,会有一大堆事情接踵而来,慌乱或者措手不及。在你还在为之前的那件小事焦躁不安的时候,另一件事情又来了。这个时候你如果懂得这些道理,会让你的效率提升,事半功倍。

01 比如说知道“二八原理”。知道"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的区别。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但仅仅只是理论,如果我们将这些理论运用于最初的职场生活,效果又将如何呢?

了解了大部分的所得和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一个事物20%的特性决定了事物80%的重要性,应该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事情上。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关键的往往是少数,少数决定多数。讲的明白一点,就是在你毕业之时,你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定位,自己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自己可以积累的人脉。先给自己一个花最少时间,但最能抓住本质的能力。

02 又比如,要事第一。这个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运用于实践中。就是哪些事情是你必须要去做的,刻不容缓。比如你同时收到多任务,需要处理。你首先需要分辨哪些是重要紧急的,是你必须马上,立刻,着手去做的。你需要先排出事物的优先级,然后再安排到具体的时间点,需要哪些人员的协助,需要用到的资源。由此养成的习惯,能让你养成细致严谨、而又从容的处事态度。

人在相对早的时候形成一个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凡事严谨,凡事思考,凡事深入会让你在之后的职场生活中受益匪浅。


2.进入职场后,你所需要用到的是你的职场思维,而非具体知识。

进入职场后,你会发现,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具体知识,其实在你进入职场后,是用不到的。比如你学了招聘的以下八种方法。到了实际工作后,你才发现,原来你真正用的也就一两种。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学到的知识就是没用的。并不是这样的,你会发现,读大学我们学到的不仅仅只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扩展,横向纵向的联系,交叉。那么工作中,我们其实更多的运用到的也是这种思维方式,而不是说要你牢记那些具体的方法。

比如说我现在要求发布一个职位招聘需求,你能想到很多种招聘方式,但是最符合这种招聘的是哪种方式。而你,需要通过这种途径,如何快速、狠、准的招到和岗位所匹配的人员,这个是你的工作。

比如我现在要招的是一个UI设计,我不太会去找比较传统的一些网络招聘。我一般会去找拉勾网看看相应的简历,或者通过身边互联网公司的资源共享,或者是熟人的介绍。

招聘渠道的选择和优劣

3.进入职场后,问题要比方法多。

比如你会发现身边很多人,会觉得工作很乏味,想尝试新的工作机会:但是你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跳槽,要不要转行;或者要不要一直不工作,回家收收房租,啃啃老。

又比如,一些很拼的年轻人,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已经打拼了五六年了,可是连一个城市的卫生间都买不起,更不要说卧室了。他们会很彷徨,很焦虑,存不下钱,养不活自己,娶不起媳妇。毕业后,到底是去大城市拼一下呢,还是说直接回老家,考一个公务员或者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该怎么思考,或者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这一个个接踵而来的难题呢。你、我或许都曾经历过。怎么样找到更好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好呢?

要先定下目标,决定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再去匹配资源,这里就讲到自己的一些职业规划。毕业后前五年,你决定做一些什么?做这些你需要练就哪些能力,你需要选择怎么样的平台,你需要怎么样选择你的上司?

到了职场后,很多的时候,你会遇到很多的机会和很多需要决策的点。你不是在课堂上,老师会给你一个标准答案。会了就直接写出答案;不会的,知道答案,修改,直到弄懂就行。一旦进入职场,没有人会准确的告诉你是非对错,也没有公司会让你一直试错,毕竟试错是要付出昂贵的代价的。

职场其实就是一个修炼场:修炼人的心态,修炼人的素质,修炼人作为“职员”而基本该有的礼仪,道德观、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你要慢慢的把自己养成一个结果导向的人,而你的过程导向就是你自己需要修炼的,怎么缩短这个过程,是你毕生需要研究的课题。

4.我们需要区分工作和职业

很多人的概念里面,觉得工作和职业其实是一个意思。工作即职业,职业即工作。工作,JOB;职业,profession。如果工作等用于职业,那么翻译出来的单词应该是一样的,英语给了我们区分,那么实际中,你又是怎么理解工作和职业的呢?

工作,很多的时候,我们只是把其当做一个谋生的手段,一个赚钱的工具,我们该做什么事情,该得到怎么样的报酬,以一定任务量或者工作量为衡量。

而职业,是我们一个长期的阶段或者一辈子需要从事的一个事业。比如律师,我就是要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加强自己的职业操守,为更多的人争取公义和公平,这个是职业。

一个对自己的事业有所期待的人,会想着不断的提升自己,把自己领域内的工作尽量做精,做的有条不紊,而不仅仅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

如果选择了把工作当做一份职业来对待,那么就要拿出专业的态度,一切都以目标达成为中心,对未来的职业有利的事情,不管报酬的高低,事情的繁琐,都有必要亲力亲为。少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正向,积极的态度去和其他人打交道,而不仅仅只是完成,更要完美。

当我们做事变得专业时,别人也只能以同样的态度来和我们打交道,这样,即使一些人不喜欢我们,也不得不配合我们做事情。

永远要明确的是,工作不是为了公司、家庭或者他人,而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这一个大的方向。


罗振宇说:“所谓的长大,不是指你变得更加美好,而是指你能够变得更加复杂”。职场中成长的本质也是一样,不是说让你在职场中变得更舒适,更愉快,而是让你能够去应对更加复杂和不确定性的局面时,遇事不惊,坦然处之,这就是所谓的成长。



我是燕妮,我想和你一样,喜欢自己,并喜欢这个世界。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